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米飞 《可乐》2010,(7):73-73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整个欧洲大陆满目疮痍。一个伤痕累累的美国青年,回到祖国调养身体。残酷的战争让这个狮子般强壮的年轻人心力交瘁,空虚迷茫。他经常失眠,做噩梦,彻夜不敢闭灯,成天钓鱼狩猎,狂喝滥饮,无所事事,还常和父母争吵。后来,酷爱文学的他毅然拿起笔,决心用文学给自己疗伤。他在芝加哥租下一间公寓。选择芝加哥,是因为著名作家谢伍德·安德森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32.
点点 《伴侣(A版)》2008,(1):58-58
正女人看女人和男人看女人,视角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多女性不明白,男性究竟喜欢怎样的女人,穿名牌衣服和鞋子,能不能引起男人的注意?美国著名性学杂志《红书》引述美国作家史蒂夫·桑塔盖提最近出版的一本名为《手册》书中的观点,旨在告诉女性,什么样的装扮才能魅力四射,吸引男性注意。  相似文献   
33.
索尔·贝娄是一位在当代美国文坛享有盛誉的犹太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性著称于世.贝娄丰富的个人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使他对美国社会中文明的命运无比担忧,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是精神世界充满困惑和痛苦的反英雄.然而,这些人没有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他们在作品中最终呼唤的是一种希望.  相似文献   
34.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海明威与中国作家张承志、陈村 ,力图通过他们的小说为我们解开死亡之谜。虽每个作品的题旨不同 ,但都将一种灵魂向上的信仰高踞于痛苦之上 ,不停地追寻精神超越 ,即使在死亡面前也要显示出人之为人的精神力量 ;福克纳和阿成对死亡与自然的态度则是纯粹的静思 ,死亡和自然与它们的伟大形象融为一体 ,为不断变异的人在死亡与自然界的精神联系之间书写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35.
郎艳丽 《学术论坛》2013,36(1):201-204,223
在中国的抗战时期,一大批极具流动性的美国人,在"美国世纪"思想大潮的席卷下,怀揣着对"大路"的渴望,热情洋溢地来到中国这个新的"西部"寻找开疆拓土的梦想,他们职业不同、身份各异、个性也千差万别,却共同经历并见证中国抗战的伟大时刻,他们在记录一个时代风云的同时,也从另一文化"他者"的角度书写出了"田园中国"、"红色中国"以及"蒙昧中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36.
陈晋 《领导文萃》2008,(1):49-54
1960年9月29日,新华社对外公布了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即将出版的消息。9月30日,外电纷纷作了报道。合众国际社记者克雷格莫在报道中说:毛泽东在最近出版的书中发表了1946年接见美国作家斯特朗时的一次谈话,  相似文献   
37.
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题材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生平经历的影响。本文以美国文学史上三位作家为例,论述了这些作家的生平经历对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题材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名人名言     
江川 《老年人》2013,(10):19-19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德国哲学家尼采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等到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始了解自己。——美国作家梭罗谈自我觉醒◎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越远,矛盾也越多。沟通中,大多数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作家海明威认为,沟通要善于倾听◎钱当然很重要,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尝不为钱而受煎熬。可是,我又觉得,人活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作家路遥认为,钱不应该是唯一的追求◎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台湾作家林清玄眼  相似文献   
39.
美国作家海明威,一生写下了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他写作时有个怪癖,就是喜欢用一只脚站着写文章。  相似文献   
40.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早期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以死亡、凶杀、复仇、恐怖为主题。坡坎坷的人生之路、与众不同的文艺理论和他生活的时代特点对他的思维方向和文学创作的表现内容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借助第一人称叙述、象征、重复等艺术手法,坡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怪诞诡异的恐怖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