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3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管理学   1990篇
劳动科学   138篇
民族学   809篇
人才学   612篇
人口学   80篇
丛书文集   6388篇
理论方法论   926篇
综合类   13303篇
社会学   1676篇
统计学   235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578篇
  2022年   530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721篇
  2014年   1401篇
  2013年   1227篇
  2012年   1471篇
  2011年   1735篇
  2010年   1595篇
  2009年   1635篇
  2008年   2048篇
  2007年   1541篇
  2006年   1373篇
  2005年   1322篇
  2004年   1334篇
  2003年   1243篇
  2002年   1114篇
  2001年   926篇
  2000年   744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61.
东汉中后期名士郭泰生命历程经历了三次转折,总趋势是由积极入世转向避世.他以其不仕不隐的独特风姿享有盛名.其行为缘于济世行义之志与乱世生存欲望的冲突.而士群对其行为持理解和赞赏态度,反映了艰难生存处境下士人的矛盾心态.后世对郭泰毁誉不一,表明不同时期士人在道义感和生命意识间取向相异,它所揭示的是儒家人格在中国士人心态史上的流变.  相似文献   
162.
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尚未得到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五篇文章,有总的论述,有个案分析,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希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63.
荒诞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是20世纪西方现代美学范畴的主角,伴随着人们对现实生活感受的不同体验和理解,荒诞的意义不断扩大和延伸,它已经上升为一种哲学世界观和美学倾向。本文旨在从美学角度来探讨荒诞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4.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收到了明显成效。然而,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到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出现了“生态破坏”、“生态恶化”直至“生态安全”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不安全”的局面。四川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土地荒漠化严重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21822km2,虽然只占幅员面积的4.48%,但由于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地区,危害十分严重。甘…  相似文献   
165.
沈秀梅 《社区》2002,(5):9-10
面对社会结构目前的深刻变化,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强化三种意识,从根本上保证党的领导基础和执政基础。一、强化管党意识,对社区党员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66.
张金丰 《社区》2002,(4):26-27
你丢过车吗?或者,你的家庭、亲戚、朋友、熟人丢过自行车吗?  相似文献   
167.
从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数学建模与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关系,提出了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8.
通过对1660位在校大学生健康观念和健身意识的调查发现,健康观念和健身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体育应结合健康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健康是当代人才的重要素质,未来社会需要有知识的健康人才。  相似文献   
169.
毛泽东青年时期就具有的文化创造意识。他大胆反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旧文化 ,也反对中体西用 ,积极倡导并构建一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70.
:词的出现是对传统诗教观念的突破,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但关乎文学自身的规律,还涉及到复杂的士人心理和社会关系的变革。笔者拟从文学接受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两个角度切入,探讨词在宋代的接受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