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8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89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780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10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曾群华 《城市观察》2014,34(6):61-66
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是同城化区域间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在解构人口空间动态维度主体的基础上,将人口空间动态的诉求机制与动因机理架构于更低交易费用的利益诉求之上,解析人口空间动态的模式选择,深入探讨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人口流动与合理分布的策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同城化态势下人口空间演变的动因机理,为同城区域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文化交融等方面的科学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2.
文章基于灰色关联方法分析2000-2013年安徽人口流动、产业承接和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时序变化特征,采用熵权法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三维及二维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皖江示范区设立前后,安徽省人口流动、产业承接和经济增长耦合关系发生逆向变化,以人口外出务工为特征的劳务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逐渐落后于产业承接的经济贡献;耦合协调关系空间上呈现出四级梯度圈层结构,协调性由高到低分别是:合肥——蚌埠和沿江轴线城市——皖江两翼和外围地区——皖北地区;对于较为协调地区改善的关键是提高产业承接水平,而不协调地区劳动力流动“刚性”强化产业承接劣势,难以支撑当地经济发展,因此采取积极引导人口回流的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3.
34.
35.
研究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耦合机制问题主要基于彰显学校特色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耦合,是学校形成文化特色的基础.多样文化并存是校园文化多样性的反映,是有效防止学校同质化发展,以便形成各自特色的基础和文化渊源.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耦合的形式和状态主要体现于课程结构,可以引入耦合机制的概念,用以研究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关系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能够使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把握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多方位和多视角.要采取措施积极促进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耦合机制的形成与强化.  相似文献   
36.
将资本质量指数引入资本积累过程,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以陕西经济为例,校准相关参数,比较了中性技术冲击和资本体现式技术冲击对宏观经济影响机制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和工资对中性技术冲击的响应是正向的,对资本体现式技术冲击的响应是负向的。与中性技术冲击相比,资本体现式技术冲击对降低资本租金率的效应显现得更早。第二,受消费的跨期选择以及劳动供给增加的推动,资本体现式技术冲击对产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效应。第三,与单一的减税政策相比,减税政策与强化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政策的耦合效应显著降低了投资的瞬时波动,促使消费水平更快地回到新的稳态,并稳定税收和产出的波动。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周蕾  王冲 《统计与决策》2017,(18):103-107
文章通过分析系统间的作用机制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构建,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了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8.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两个重要的任务,尽管二者有不同的任务出发点与工作重心,但他们的最终目标却是相同的,就是通过城乡统筹,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也是本文"耦合"概念的基础。"耦合"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系统或两种运行形式之间通过相互的作用和影响,形成互动关系,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是指这两类异质类任务之间的契合、互补和兼容的方式与过程,有较高的耦合性。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及其各个维度彼此优势互补和相互依赖;本文认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应该寻求耦合发展的思路,并选择了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制度、农村产业发展三个方面讨论了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39.
针对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动态协同的定量化仿真问题,基于复杂系统视角,应用自组织理论分析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自组织耦合网络作用关系,选择有效朗之万方程构建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系统的自组织协同进化模型,通过线性近似法的性态稳定求解非线性方程的稳定性,得出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系统协同进化演化过程的四个决定性参数,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参数枚举取值,具体分析企业控制力协同演化。案例验证该模型可对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协同演化最佳状态实现更加精确的参数取值,并发现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协同演化最佳状态的充要条件,以及一种新的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协同演化状态。  相似文献   
40.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性,二者均呈现出自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规律;大部分省、市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耦合度经历了从勉强协调向基本协调过渡的发展过程,二者的协调程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经济增长指数与耦合度表现出了一致的波动性,经济子系统对整个系统具有牵引作用.当前,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对农村地区的必要性供给,推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是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