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93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73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蒲松龄落第写就《聊斋志异》 蒲松龄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自勉.他倾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40余万字.  相似文献   
22.
聊斋话本由原来的传奇文类改编为话本体式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其语体从文言文心转变到俗话俗情的过程。聊斋话本对《聊斋志异》的语言转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化文人雅韵为庶民俗趣;二是变文思才藻为俗话谐谈;三是变书面文言为方音时调。聊斋话本和《聊斋志异》不仅在语言运用上显示出质与文的区别,而且通过语言的表象亦可看出两者在文化理念上也存在着俗与雅的分野。  相似文献   
23.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掀起了拟晋唐小说之风,一直到清末才渐渐消减,鲁迅曾用“风行数百年,模仿赞颂者甚众”来评价《聊斋志异》仿作.清末,《聊斋志异》仿作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仿作中的女性形象真实生动,成就不亚于《聊斋志异》本身,同样具有艺术吸引力.仿作中的女子或婀娜多姿,或情感丰富,言语优雅活泼,形象热辣逼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小说人物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24.
这是一个狐狸精的祠堂。在那林立的牌位里,一直上溯到女娲补天之初,有夏桀的宠妃妹喜、殷纣王时的妲己、周幽王宠爱的褒姒,还有一些发明了新诱惑法的祖师,当然还有很多引诱了儒生的无名狐狸精,她们被集中于一座牌位上。  相似文献   
25.
聊斋志异》部分作品在叙写方面明显地呈现着模式化倾向,这主要体现为作者在描述故事情节时大多同时从两个女性身上着笔,尽管用笔多寡不同、分量有轻有重,但任何一方都不是无关紧要的,更不是可有可无,这样,在该部分作品的女性人物叙写上就造成了一种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格局。因为该作品所叙写的形象为女性,故我们称这种叙写模式为双叶扶花。通对这一模式的描述与说明,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意蕴,以及这一模式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6.
<画皮>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多次被改编为影视片,这些<画皮>影视片之间及其与原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与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导演的创作观念、大众的心理因素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7.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关狐仙的作品很早就有.但是描写狐仙的集大成者要算是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中里面有关狐仙的美女让人印象最为深刻,本文主要探讨狐仙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问题.  相似文献   
28.
作为最早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西学书籍并曾游历欧洲、日本的中国早期口岸知识分子,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王韬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直接体现在他的志怪小说集《淞隐漫录》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对花妖狐媚的描写中,他常常有意遮蔽其狐鬼的特殊身份,侧重于突出她们作为女性的“人性”而有意淡化其“妖性”、“鬼气”。其精心塑造的狐鬼形象在解构中带上了浓郁的世俗色彩,反映了中国近代传奇小说狐鬼形象逐步消解的趋势,与《聊斋志异》形成了一对有意味的参照。书中第一次出现了一批专门描写异域风情或者以异国女子为主人公的小说,西学东渐的影响导致志怪传奇小说向真正的域外风情小说发展,开创了中国近代异域风情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29.
蒲松龄赴宴     
别人永远不会赋予你理想的价值。蒲松龄屡考不中,回至家乡蒲家庄除了教书之外,便是将满腔的忧愤都倾注在《聊斋志异》上,从不与官场来往。一日,忽然接到宰相一份请帖,上面写着,"请吃半鲁"。蒲松龄对此类请帖,深恶痛绝,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当官的还只顾吃喝  相似文献   
30.
从蒲松龄的三篇序跋文字,可见他的文学嗜尚和艺术追求。他尚宋诗之真,嗜读庄子" 洋恣肆"之文,激赏刘侗《帝京景物略》作品的幽峭精深。这些对他的《聊斋志异》小说创作原则、方法乃至描写表现、辞采风格,影响非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