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美国的核试验政策在肯尼迪执政时除深受冷战局势支配外,世界舆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出于对公众态度的重视,肯尼迪希望借核试验问题提高世人对美国国力、国际形象的认同,扭转美国在冷战中的不利局面。在其决策过程中,美国新闻署提交的世界舆论调查报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参考作用。肯尼迪决定在苏联之后恢复地下以及大气层核试验,既维持了美国核威慑的可信性,又将世人指责的矛头引向了苏联。 相似文献
73.
“我与企业共成长”是一个崭新而又古老的话题。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自己的国家做了什么。”对每个南京医药的员工来说,我们也应该经常问自己,我们为自己的企业贡献了什么? 相似文献
74.
温荣刚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6)
出口管制政策是冷战开始以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战略的重要手段.肯尼迪政府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开始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对苏东国家出口管制政策的调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但由于其与社会主义国家交往的内在政治性诉求和冷战的继续不可避免地阻碍这种调整的实质性发展,使得此时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的调整还很局限,从而进一步证明此时肯尼迪能做到的只是有限缓和. 相似文献
75.
杰奎琳的风格是如此的鲜明、充满智慧、富有创造性。从她入住白宫成为肯尼迪夫人,到嫁给亚力士多德·欧纳西斯,到成为一名编辑,杰奎琳在每一个年代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向世人展示了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76.
欲罢还休
蒋经国走后,肯尼迪政府继续研究如何扼杀中国核计划的各种可行性。其中,由美国飞机空投蒋军破坏小组,仍是中情局最看重的方案。参谋长联席会议也曾提出所谓“布拉沃(BRAVO)”计划,即非常规作战计划。其性质是准军事的,即由一个跨部门的小组来“考虑如何阻断中共核计划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7.
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参加秋季学期的研究学习."中组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为我们在职的领导干部创造了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到哈佛大学这样世界知名、有着良好学术氛围的学校去学习,对我们尤其对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78.
美国:"保障老年人幸福"应成国家战略
20世纪,美国老年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权益保障议题随即浮出水面.6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的数量迅速增加.从1900年时308万,猛增到1963年的1756万,增长6倍.此外,老人贫困现象相当严重.1959年,社会保障署报告指出,65岁以上的老人有35.2%没有足够的收入.
1962年12月,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部长安东尼·塞勒布雷瑟宣布设立福利署,老龄特别参谋部改名为老龄办公室,成为福利署一部分. 相似文献
79.
赵学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5):10-18
隐蔽行动是冷战时期美国政府为实现自己意图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在肯尼迪任内,这一手法在古巴、越南等地得到了充分利用.第三世界成为美国隐蔽行动的试验场.1961年4月美国策划的猪湾入侵失败后,美国决策者并没有从中汲取应有的教训,及时地调整对古巴的政策,而是变本加厉,寄希望于通过隐蔽行动来达到推翻古巴革命政府的意图.但是,由于这一行动计划包含着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美国的图谋没有取得成功.美国对古巴的隐蔽行动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促使古巴与苏联的进一步接近,从而为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最危险的核对抗埋下了伏笔.从根本上说,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源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 相似文献
80.
温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6)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分歧和中印边界争端日益激化.始于50年代的美国对印政策反思和对苏联、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促成了肯尼迪政府裂变中苏与联印制华政策的出台,美国希望借中印边界冲突之机加速裂变中苏,并将印度拉入对华遏制轨道,此政策在中印边界战争期间得到充分贯彻实施.由于决策很大程度立足于主观的地缘战略假设和对印并不贴切的评估分析,肯尼迪政府上述政策最终未能达到预期设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