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7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421篇
社会学   78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明清之际的苏州吴中光福一带,先后建有数十座郊野园林,其中不少被当时的文人记述过.这些郊野园林的园主多为隐退的士大夫,他们选择苏州西部的光福结庐营园,主要源于对此地自然山水的钟爱,寻求"隐于野"的佳趣.他们探梅、赏雪、登高、会友、饮酒、品茗、访古、吟咏,其多彩的园居生活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研究这些郊野园林,挖掘...  相似文献   
12.
“和合”无疑是中华文化精神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可是,作为其人格化身,“和合二圣”寒山和拾得只是在苏州的寒山寺内被供奉,而在其他地方却没有。更深层次的内在原因是与其他的许多区域文化相比,苏州文化中所蕴涵的“和合”精神似乎表现得更为集中、更为强烈。对于这一点,恐怕更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高科技、多终端、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对于如何充分发挥江南文化的核心优势,提升文化传播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本文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吴建华 《社会科学》2006,(8):157-165
郑板桥与江南尤其与苏州具有深厚的渊源,郑板桥本是苏州人,骨子里重视源于江南的祖宗情;他不仅自称江南人,具有江南情结,而且有着独特的江南和苏州意识:他到过江南,有着江南和苏州的感受;苏州是他眼中的江南龙头,衡量区域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笔者因个人偏好,喜欢在课余时间读点中国书画方面的书,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经常能看到朱季海先生发表的书画理论文章,涉及画家、画史、画法、书画欣赏、艺林掌故等,其行文深入浅出,文辞简洁;内容直入主题,不作无病呻吟;深受读者欢迎。然而,朱季海先生是何许人也,在下确实不知。后来,我有幸考取了西南师  相似文献   
16.
作者简介 马忠贤,1955年生于安徽宿州,199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现为苏州科技学院传媒艺术学院教授(曾任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硕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擅长中国画人物,兼攻山水,亦涉及版画等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7.
江南 《新天地》2012,(11):28-29
"碗橱两个、椅子四把,还有锅碗瓢盆以及我父亲生前的个人用品都要分割……"在苏州中院审理一起婚姻继承案,刘明(化名)拿着清单,向法庭详细地叙述。据悉,刘明的父亲刘海洋是苏州某国企一名退休老干部,1999年妻子因病过世。过了没多久,六十多岁的老刘又入爱河,与五十出头的龚娜登记结婚。对于老刘的再婚,老刘的3个子女也算开明,并没有干涉父亲的婚姻自由。去年8月,老  相似文献   
18.
《鄱阳三洪集》一百卷,由苏州科技学院人义学院凌郁之教授辑校,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相似文献   
19.
唐力玲 《学术探索》2014,(3):131-134
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以及经济一体化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规模和数量一直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并购的地域范围不再限于国内,全球范围的并购案例也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寻求通过并购方式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并非所有的并购都能成功。  相似文献   
20.
谢德荪的率真直言中,闪现着宏观的视野和强烈的责任感,也迅速拉近了一个敢言学者和一个问计官员的距离,他和戴仲琦开始就下一步如何做研究型培训、引导现有企业转型,实现产学研三者并行进行详细磋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