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6篇 |
理论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77篇 |
社会学 | 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刘弘功业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锦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134-137
明末清初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著名的史论著作《读通鉴论》中谈到"晋保江东以存中国之统,刘弘之力也。……微弘,则琅琊南迁,王导亦无资以立国。"刘弘作为西晋末年的重臣,不溺陷于八王之乱的纷争厮杀之中,而是端持正道,保境安民,尤其是平治荆州、江南地区的战乱,并选贤任能,协调南北,为后来琅琊王司马睿的南迁奠定了基础,不愧为社稷之臣。 相似文献
102.
103.
方珂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6):726-729
两汉之际荆州的治所所在地,先治汉寿,后迁襄阳。而作为南方重镇的江陵却未理所当然地成为治所所在。这其中有着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各种复杂而现实的原因。第一,从政治地理上来看,除荆州外十一州之治所都在长江以北,因此荆州治所落户长江以南,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标示。从地缘政治看,江陵、长沙这两个侯国存在着的政治影响,汉庭不可能让它脱离中央政府控制之外。第二,从江陵的城池史来看,由于江陵被灭楚之战破坏得相当厉害,失去了故郢昔日的光彩。第三,从军事上来看,西汉荆州南方战事频繁,所以治汉寿;东汉后期北方势危,治所北移襄阳,与现实的军政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袁力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6,(2):61-62
站在历史(旅游)地理的双重角度,分析三国时期荆州得失的原因,并回溯到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思想及其实际执行情况,可以认识其中的原委,这对于当今开发旅游资源,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5.
整合资源 突出特色做大做强荆州旅游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策与信息》2005,(3):19-20
荆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既有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也有颇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富集,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6.
刘保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6):142-150
刘继明的长篇小说《人境》以神皇洲村作为地域载体,以中年马垃作为叙事主人公。马垃兼具当代文学史上萧长春、梁生宝等“社会主义新人”理想与高加林的“个人奋斗精神”,在生与死、情与欲、爱与恨、个与群、城与乡之间反复挣扎,去意彷徨,由此呈现出当代乡村生活的复杂面相,探索当代农村发展的可能性路径,表达无处寄托乡愁的惆怅与无奈。小说与经典文学著作之间的互文性表现在人物结构、形象性格、情节设计等多个方面。小说中的神皇洲在时空聚焦、今昔对比中逐渐呈现,多视角多层次的观照使得这座荆江边的小小村落具有了整个中国乡村的“全息性”意义。对神皇洲的地域书写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细节生动性,开拓了小说叙事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小说文体的参差错落感,在一定程度上舒缓、消解了思想性、议论性文本的过于坚硬的、密集的表达偏执;营构了经典性意义上的乡村乌托邦意象。 相似文献
107.
许蓉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2):323-326
刘备蜀汉政权的统治基础,由荆州、"东州"和益州土著三大政治集团组成.为巩固政权,刘备和诸葛亮对这三支政治力量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荆州士人集团为依靠,极力笼络"东州"人士,使二者融为一体,成为政权的组织基础;对益州人士,则笼络利用和戒备打击兼而用之.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益州的目的.蜀汉政权的具体构成,完全服从于刘备、诸葛亮制定的基本组织原则.作为蜀汉政权组织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诸葛亮在具体的人士安排上,表现出"用士惟诚,国事惟和"的"贵和"的思想和道德准则.这一方针的长期坚持,保证了蜀汉政权长时期的稳定和安宁. 相似文献
108.
《中州学刊》2016,(7)
赤壁之战以后,荆州的归属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孙权将荆州部分土地借与刘备,刘备得以在荆州南部立足,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借荆州"的历史公案,千百年来多有争论。事实上,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只是"借"了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及其附近的城池而已,并非"借"下整个荆州。刘备通过借荆州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暂时遏制住了孙权在荆襄一带的发展,二是建立了北进中原和西图川蜀的基地。孙权"借荆州"给刘备虽属无奈之举,但也实现了制衡内外的两大目的,一是维持了孙刘联盟,把长江中游防卫曹操的重担转嫁于刘备,自己全力以赴抵抗曹操在东线的进攻;二是假刘备之势遏制了周瑜势力的发展,实现了其控制内部文臣武将的目的。曹操通过撤出荆州实施了渔翁之计,借刘备与孙权自相攻伐之际巩固了其在北方的统治。"借荆州"是三国鼎立过程中的谋略博弈,也是刘备、孙权、曹操实施权势制衡的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9.
卢川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1):61-63
清代荆州城市祭祀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清代官方对祭祀背后所承载的神灵认同十分重视。在政治的场域中,祭祀空间主要开展以祭天地、祭历代帝王为主的祭祀活动;在城市生活的场域中,民间庙宇和祭祠是民众的主要祭祀场所。 相似文献
110.
三国时期所形成的吴蜀联盟在客观上是孙刘联合拒曹的军事、外交产物,联盟的缔结始于荆州之争,也随着不同割据势力对荆州政权的争夺而不断强化和弱化。由于孙吴政权在吴蜀联盟中占据外交的主动,因而从其主观上看来,吴蜀联盟更是孙吴“限江自保”,乃至“总括九州,志成帝业”的外交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