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15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蒲松龄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美学家。他在继承晚明启蒙思想、融合传统哲学与清初人文精神的基础上 ,较为系统地改造了传统美学中关于“美”的观念 ,使传统美学所重视的体现“道”的美有了张扬人的感性生命、人的主体性的新内涵 ,使传统美学所贬斥的与“道”无关的、美学范畴的美有了崇高的地位 ,从而形成了以人性解放为基础的包含近代因素的美学思想体系 ,继晚明启蒙思潮之后 ,进一步推动中国美学从古代向近代发展 ,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自新力量  相似文献   
72.
《聊斋》再现了一个时代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婚恋世界,在丑与美、洁与污、爱与妒、喜与悲、正与谑的对比中,流露着他的不尽的悲愁。以一种极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一个冷峻悲凄的美学风貌。在蒲松龄看来,孝子父母,恩及子女,是爱情应肩负的一个崇高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3.
韩扑 《今日辽宁》2014,(3):80-81
正330多年前,蒲松龄坐在书斋里琢磨《聊斋志异》的时候,他搜集素材所面对的人与笔记,多是出自山东本地,外地如直隶(今河北)、江苏、河南、安徽也较多,京师(今北京)因为是大邦之地,熙熙攘攘,也出了不少素材。不过笔锋转到吴越浙中,就往往有绝世女鬼出来,比如现在火得一塌糊涂的聂小倩、娇娜,就是在那一带。  相似文献   
74.
<田七郎>是<聊斋志异>中描写现实生活的名篇,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它赞颂了田七郎、武承休之间同休戚、共患难的朋友之谊.田七郎、武承休是普普通通的人,具有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他们的友谊也就有着令人遗憾的不完美性,因此,也就更具有普遍性.<丹青副>是刘清韵根据<田七郎>改编创作的传奇剧本,与<田七郎>相比,它的人物增多了,主要人物的性格更丰满了,场面气魄更宏大了.  相似文献   
75.
“有志者,事竞成”这句名言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他想干的事情终究能够成功。这话最初是《后汉书·耿合传》中刘秀赞扬耿合的话。而清代蒲松龄撰写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干越甲可吞吴”,更使得这句名言广泛流传,名声赫赫。  相似文献   
76.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狐仙鬼怪等幻想中的形象,也塑造了现实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胥吏形象。这些胥吏贪赃枉法、欺上瞒下、鱼肉百姓、挟持主官,其性格主要表现为贪、酷、猾等特征。蒲松龄塑造的胥吏形象反映了晚清胥吏腐败的现实,是作者长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的结果。蒲松龄关于胥吏的问题触及了封建管理体制中的痼疾。  相似文献   
77.
中国古代书生所魂牵梦绕痴痴苦求的,不外是通过科举道路而谋求功名,但能通过科举而改变命运的书生却为数极稀。绝大多数书生苦求功名而不得,在现实中又为生计所迫,这带来了他们心灵上的苦闷与压抑。书生们只能在他们用文字所编织的幻想中,去实现对完美婚姻的追求,对富贵功名的渴望,而这两类幻想也构成了志怪文学的主题。《聊斋志异》中大量女性妖狐鬼仙们的故事,便是书生们的二重幻想交织的表现。  相似文献   
78.
夏明 《人才瞭望》2013,(3):53-53
古往今来,我国不少名人都为自己定有座右铭,以示自己的人生哲学和行为规范。此举颇有情趣,值得效仿。尺铭《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将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对联,刻在书房里的镇尺上,借以激励自己,被称为尺铭。墙铭《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将"富非所望不忧贫"这句话,用草书写于宣纸,校好贴在书房的墙上,表现了自己甘于淡泊的  相似文献   
79.
《聊斋志异》的幽默艺术以现实生活内容为根基,富含审美价值与艺术魅力。其具体体现在作品的幽默技法、幽默语言、幽默风格、幽默内涵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80.
第二届国际聊斋学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第二届聊斋学讨论会于 2 0 0 1年 4月 1 9日至 2 1日在蒲松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隆重举行。来自日、韩、英、印、俄、美和中国港台、大陆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 ,大会共收到论文 70多篇。一、传统研究课题的超越与发展马瑞芳认为蒲松龄是男性中心主义者 ,《王桂庵》强调的是芸娘这一操纵男人的女人 ,而《寄生》单单描写女人操纵男人的过程 ,寄生则只重貌 ,可见两篇作品境界高下。王平认为“志怪”的原始含义始于六朝 ,为“明神道之不诬”,与当时佛道盛行有密切关系 ,而《聊斋》根本目的不是“明神道之不诬”。鲁迅肯定《阅微草堂笔记》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