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考察公安派兴起与袁氏兄弟的外祖龚氏家族的关系,可以发现袁宗道作为长子起到了巨大作用,其心学实践、官成名就与文学教导为公安派的兴起做了根本性的奠基。  相似文献   
72.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被教育部指定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其编写方针是守正出新,但实际并未达到这一目标,本文从文学史教材建设的角度对袁编《文学史》进行学理批评。认为:若与章编和郭编《文学史》相比,袁编《文学史》的主要缺陷表现在三个方面:体例欠严谨;增补欠合理;分析欠水平。  相似文献   
73.
74.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居士。佛学思想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其诗文风格及文学观念的改变。袁宏道诗歌可以弥补和印证文中论述佛理之不足。其性命双修而以性为本、随缘方便、任运自适的佛学观念在诗歌中都得到了印证。论佛不礼佛的特征在诗歌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佛学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朴质自然的语言风格、空灵的意境及山林化的题材诸方面,这种影响在后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5.
袁宏道诗文集的刊刻版本以吴郡本、梨云馆本、小修本等为代表,而对比吴郡本与梨云馆本中收录的山水游记,我们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异文。罗庆云、戴红贤两位作者在联名发表的论文《袁宏道山水游记异文研究——以吴郡本和梨云馆本为代表》中认为,异文产生的原因在于何伟然——梨云馆本的编订者,私自改动了本来的游记原文。但是今就《解脱集》中西湖游记异文来看,这种说法并不成立。事实上,游记异文的肇始者可能还是袁宏道本人。  相似文献   
76.
本论文重点考察了发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三次辱华片停检事件,以勾画中美电影外交的一个侧面。《上海快车》、《袁将军的苦茶》和《糊涂将军》等片在海外上映即遭我驻外人士抗议,中国电影检查委员会辅以停止检查该制片公司输入中国的影片为手段,通过外交途径警告制片厂取消该片的全球放映并删除相关辱华情节。在制片厂的道歉声中,在美方的外交压力下,三次停检事情皆以不了了之为结束,以此反观出中国表达话语权的决心其结果之间的巨大落差。  相似文献   
77.
张金燕 《社区》2011,(2):26-27
常有朋友问我北京什么时候最美,给不出答案的我也时常问自己这个问题。又是一个秋末冬初,再一次走过被金黄色铺满的路面时.我突然觉得美丽的并不是某个季节本身,而是每个季节可以承载的情绪。  相似文献   
78.
袁守定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精于术数、吏治之法。就其文学思想而言,影响较大的多部文论史著作都没有袁守定之名,但时下已有学者就其对文学相关问题的论断作过专门探讨。相比较而言,袁守定最为人忽略的莫过于其八股文思想,他在《时文蠡测》中对八股文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同八股文的正统地位及教化功能,推崇清真雅正的文风,强调八股文的文品与写作者人品,追求自然的篇章结构,批评当时不良的学风。  相似文献   
79.
沈霞 《人才开发》2005,(8):40-41,47
大学毕业生面向西部,面向基层,已成为当今中国人才涌动的一股潮流。因为这些地区人才资源稀缺,需要大批知识人才,才能用科学发展观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里发表的《不尽长江浪滚来》一文,就是面向基层的一个生动例证,我们诚挚地建议广大毕业生一读,认真思考一下,如何来面对现实,实现自己的抱负.  相似文献   
80.
袁宏道的文艺思想以佛学对庄学的解构为哲学基础。为反拨复古派的模拟之弊,他有意识地向民间学习。但他对复古并非一味排斥,其标准在是否具有真情,仍以“真”为核心。不过,他认为真正的“真声”,还是民间的俗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