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23篇 |
免费 | 269篇 |
国内免费 | 10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22篇 |
劳动科学 | 91篇 |
民族学 | 223篇 |
人才学 | 490篇 |
人口学 | 22篇 |
丛书文集 | 4195篇 |
理论方法论 | 975篇 |
综合类 | 7358篇 |
社会学 | 1546篇 |
统计学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226篇 |
2022年 | 220篇 |
2021年 | 336篇 |
2020年 | 320篇 |
2019年 | 380篇 |
2018年 | 195篇 |
2017年 | 376篇 |
2016年 | 478篇 |
2015年 | 793篇 |
2014年 | 1240篇 |
2013年 | 870篇 |
2012年 | 1002篇 |
2011年 | 1019篇 |
2010年 | 1004篇 |
2009年 | 1028篇 |
2008年 | 1329篇 |
2007年 | 894篇 |
2006年 | 678篇 |
2005年 | 718篇 |
2004年 | 650篇 |
2003年 | 586篇 |
2002年 | 506篇 |
2001年 | 458篇 |
2000年 | 393篇 |
1999年 | 171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01.
论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方价值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表现在思维方式、交际风格、风尚习惯'、家庭观念上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02.
103.
“家”在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哲学图景与价值基础。西方哲学以不遗余力地异化“家”的姿态来奠定其核心价值观,“家”的身份在整个西方文明进程中是一个被不断工具化的概念。与之相对的中国传统儒教社会,以“不超越家庭伦理为人类永恒信仰之所在”的准则来建构其核心价值观——“家”哲学所阐发的信仰、仪则、思想与制度,既是“天理人情”这一儒家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孵化基础。作为一种当然的存在,“家”哲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链条下,对塑造中国人的精神气质、缔造家内秩序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贡献。“家”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护带,这种经验对于新时代民族精神与中国气质的培育和践行,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凸显“家”的哲学自信,提供了可参考的行动方案,这也正是家国情怀在新时代的新表达。 相似文献
104.
方东美出生于安徽桐城,是桐城派散文创始人方苞的后代,根据方东美的自述,他:"三岁读诗经,在儒家的家庭气氛中长大."①后来,方东美又被金陵大学推荐去美国留学,对西方文化也有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使方东美可以在东西文化的比较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5.
“信用危机”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道难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我国传统的伦理型信用观念的内在缺陷。与西方契约信用观念相比较,我国传统信用观念的特点突出体现在理论来源、价值追求、适用领域、作用对象、保障机制五个方面的差异性上。重建我国现代信用文明的首要问题是促进我国信用观念由伦理型向契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和现实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维系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历史经验的提炼和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要体现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辩证分析社会主义发展史,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要体现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要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要体现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要体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07.
初晓娜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Z1)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近1300年,历经5个朝代经久不衰,受中国科举考试的启示,西方国家纷纷在19世纪前后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也是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雏形,从意义上来讲,它是当代公务员考试的一面镜子,对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直接的,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当下,社区教育开设的烹饪、外语、电脑等职业技能类、投资理财类培训红红火火,各种书画、摄影、编织、剪纸、交谊舞、时装表演等休闲娱乐班更是开得热热闹闹。相比之下,内涵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公民的文明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就显得有些零零星星。 相似文献
109.
王锺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22,191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兴起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与它们的形态、位置的更动,是自中世纪末至当代的西方思想发展贯穿始终的基始性矛盾。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现代进程的萌生期,启蒙运动则是现代进程的正式启动。科学从中世纪神学束缚中挣脱出来获得发展的历史情状,在哲学上产生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启蒙运动带来了法国大革命。人的解放不仅是启蒙运动制造的大叙事,而且是真实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相伴而生、相互为用、共同抗争的两股思潮。因了人的发现,而加速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使人得到解放,升华了人的伟大。两者都以理性为灵魂。而黑格尔的思辨大叙事,其实正是以哲学的形式对于理性的肯定,是理性能够达到的高度之体现,是理性主宰世界的标志。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联合作战、相伴长大的阶段中,它们不同的思维方式、情感取向、价值观就已经显示了殊异,产生了矛盾,并且已经被启蒙主义思想家发现了。人文主义也有其走向反面的因素,这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这就是人的发现与重视现世生活的观念造成了生活的放纵与极端的个人主义。当普遍理性在欧洲随着拿破仑的军队的推进而获得胜利时,它也产生了自己的否定因素:"民族"这个概念日益抬头。"民族"是重视自我特殊性、重视传统的,而传统中是有着信仰的、非理性的成分的。这样,它就与普遍理性、绝对理念相对立了。对理性的否定因素,更重要的还在于所谓"理性社会"本身之并不理性。这样,那个高悬的、人的存在都需要它来证明的"理性",就难以再被接受。对"我思故我在"命题的批判与纠正,成为西方哲学的一个新的起点。理性的中心地位与升华了的人,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彼此斗争及各自自身的调整中,均遭瓦解。于是,一个反向的运动又在萌动发展了。虽然可以以19世纪中叶为界,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思想划分为两个阶段,但它们之间的一贯性还是相当显著的。如果用一句话来对之加以概括,即这是科学理性与人文主义从联合作战、相伴长大到差异增大、矛盾显现、相互调节,再到各自取得其新的形态,获得新的位置的过程。这一过程在21世纪还会继续展开下去。20世纪西方文论对于文学运动缺少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局部性强,宏观气局与整体性不足,史感缺乏,形式分析、阅读理论与作品存在论多,而文学史理论与创作论少、文体论软弱。因而,建立一个融中西思想文化之长、兼具哲学性与文学的特殊性的新的文学理论,乃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是我们党在构筑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推进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上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次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有机联系板块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