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向来被认为雄强傲岸的汉唐精神,有着男悲女怨式盛世悲音的一面。以司马迁为代表的汉代士不遇的悲愤与以王昌龄为代表的大唐女宫怨的哀凄集中体现了汉唐精神中的这种盛世悲音。站在经学的角度观照盛世悲音这个文化现象,可以说它的形成既是封建社会政治矛盾不可解决的结果,也是文人基于文学与经学政治的角色错判形成的块垒式悲怨心理因素造成的。盛世悲音作为汉唐精神的另一侧面,给予当今现实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32.
宋朝有个卖酒的人,人诚实、慷慨,他卖酒时不仅份量足,而且热情周到,可就是卖不出酒。卖酒的人很纳闷,便去请教一位名叫杨倩的乡里老人。杨倩问他:你的狗厉害吗?卖酒的人说:狗是厉害,可这与卖不出酒有什么关系呢?杨倩听后点醒道:人家带着壶去你酒铺里打酒,而你家的狗却见来人就咬,谁还敢买酒?从历史观照现实,有些事拿来类比,道理也是一样的。比如今天  相似文献   
233.
溪山佳兴贯穿于曾巩一生的诗歌创作,展现着曾巩观照自然的独特方式。作为北宋新兴士大夫的一员,曾巩对地方职任有着高度认同,既积极勤勉地践行官员的职责,又充满兴致地赏玩当地的风光,以此为基础实现了政事与林泉的自然衔接,无声弥合了郡斋诗传统中的仕隐对立。“洗尘”“醒心”是曾巩常用的表述方式,折射着曾巩对心灵纯粹性的追求,也显示着曾巩观照自然的独特思路,即将美丽的风景视为超越世俗的存在、将游观登览视为心灵尘埃的洗涤、在溪山佳兴的吟咏中收获更纯粹的自己。曾巩对外物的观照始终秉持着宁静平和的眼光,并在诗歌中体现为一种映照式的书写。对镜照与清影的偏爱,展现了曾巩映照式的书写风格,以清透如醒的心灵照见万物的纯净之美,生成了明净澄澈的诗歌境界。曾巩的风景书写与自然观照,既是对热爱山水的传统诗心的继承,又是在北宋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在宋代诗歌史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4.
235.
作为重要的美学范畴,静观和观照所指涉的是同一审美现象,但两者意义又各有侧重。在静观中,“静”在“观”前,意味着静是审美直观的前提条件、预备状态;在观照中,“照”在“观”后,强调的是审美直观的所观、所见及其开启澄明的审美世界。静观与观照的两个意义重心共同构成了审美静观、观照的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点,彰显出这一核心美学范畴的重要意蕴: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对本真世界的澄明。  相似文献   
236.
理性化是西方社会演进的趋势和文化研究的主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失序问题是观照理性化局限的窗口.文章对分别生活在这两大转型时期的迪尔凯姆和哈贝马斯关于社会秩序的思想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人在社会失序与重建方面的观点.这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西方社会理性化进程的得失,这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7.
朱光潜提倡"观照"的审美态度,兼具西方"审美静观"理论与中国传统"凝神观照"思想的双重品质。朱光潜"审美观照"思想以凝神的心理状态为审美基础,以"不即不离"的审美距离及审美移情为实现的保证,以物我统一的审美境界为旨归,以超脱人生的烦恼、痛苦为最终目的,凸显了审美静观的非功利性和主体性,对以后中国美学审美态度、审美心胸的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和学术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38.
有请春天     
所有关于春天的故事里,人民永远是一切宏大叙事的主体,一种具体而微的观照。冬日的寒酷终将隐退,春日的温润已在召唤。一切愿望,只在手中;一切道路,只在脚下。北方还在冰雪覆被之中,南方也在迎来新一轮雨雪天气。大地沉穆而含蓄,万物引而未发,然而一切早已暗中发生:立春已过,旧历除夕的钟声与春天的讯息相互呼应,仿佛心照不宣。有请春天,有请花朵与明媚,新绿与美好。当一元复始,阳光破空而至,的确没有哪一种严寒不被大地化解,没  相似文献   
239.
中国电影长期坚持精英文化立场,甚少关注中国电影和通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梳理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将有助于纠正中国电影在认识理论上对通俗文化传统的疏远轻视.早期中国电影与通俗文化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正是这种依存形成了中国电影史的初盛局面.但是3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长期疏离了通俗文化传统.中国电影应当借鉴香港和好莱坞的经验,以现代意识对本土的通俗文化进行观照,从而改变中国电影题材结构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240.
比喻的表达主体行为与语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语用行为,表达主体运用比喻具有明显的主动性、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身的映射性,因而比喻除表现本体的直接性、言语环境的观照性之外,在特定情形下会产生喻体本身的焦点性,成为表达主体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文化内蕴、学识修养和独特的经历与感受的言语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