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关汉卿笔下"辣妹"群体进行审美观照,并从中反观关汉卿的创作心态,重新审视关汉卿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72.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思潮,是20世纪初叶至30年代末,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合力作用下而涌起的时代思潮。其独异的诗学理念,其狂飚突进、又迅速沉寂的涨落特点,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与"哲学"等不同维度进行观照、探究,从而揭示其深层的文学规律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73.
“现代死亡”之谜是生命科学的沉重话题。无论从哲学,还是从社会学,或是其他领域,研究它都是很复杂棘手的。在文学艺术领域,作家笔下反映生命的要义是极其丰富的,其艺术地呈现生命美的多元化方式,以及文学创作主体对生与死内涵的诠释,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文学作品中对生命观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4.
三峡文化的提出与研究,对当代重庆经济文化建设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上,三峡文化是一种以农耕为主的地区文化,明代以来,才逐渐形成农耕与城市工商文化并存的格局。三峡在历代文化创造活动中,形成了"劲勇变通、勤劳质朴、爱国尚义"的独特精神。这种精神延续至今,成为当代重庆人性格、品德的核心。三峡文学自然美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三峡文化的本质与特征,它的生成受到三峡文化的直接影响,是自然映照与文化观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75.
从制度设计和政策保障的角度来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政策明确了各级政府、师范大学和免费师范生的责任要求,具有鲜明的国家性、示范性和整体性特征.当然,为确保这一政策顺利实施,就需要在招生、培养、就业、继续教育等环节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76.
亡灵忆往是唐宋传奇作家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观照历史的叙事模式。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以鬼神的面貌出现,充当着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的角色。通过生人和亡灵的对话,用零距离叙事切入历史,对历史作出评价和批判,探寻治乱之道,并展开历史抒情,表达伤时怀古的兴亡盛衰之感、身世家国之感。作家的历史目光主要投向乱世,投向妇女,尤其是后妃宫人等,表达了对她们的和王朝命运紧密相连的个人悲剧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277.
新都市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创作现象,它有着不同于其它文学类型的艺术品格,即着眼于特定的都市社会环境,以都市人的欲求和生存为出发点,力图多视角、多层面地展示中国现代都市的人文景观。而其中追寻与迷失这个似乎悖论的都市人生现象,又成为新都市小说多视角叙述的一个聚焦点。  相似文献   
278.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抒写性灵的诗歌主张、诗中表现的"出水芙蓉"一般自然清新的审美情趣、虚实结合的写作风格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认为,把般若观照与山水审美活动相结合,是他取得这些成就的一个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279.
成松柳 《云梦学刊》2004,25(4):73-75
由于禅宗哲学“本心是佛”、“直觉顿悟”和“以心传心”的独特思维的影响,造成了盛唐诗人艺术思维的变化:由理性认识到直觉体验,由再现到表现。这种重直觉体验、重传神写意的艺术思维使得盛唐山水诗呈现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是盛唐山水诗取得了极高艺术成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