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领导文萃》2009,(15):151-152
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于2006年10月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以来,在短短2年多时间里所取得的成效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竞相报道,目前启动区11幢甲级写字楼已全部封顶,写字楼可售部分已基本售罄,共引进183家企业,已有60多家企业人驻办公.投资总额达19.3亿元人民币;企业自建区共分32个地块,  相似文献   
22.
从广州越秀山南麓沿着"百步梯"拾级而上,到半山腰右侧,人们会看到一座宏伟的丰碑,碑正面镌有"孙先生读书治事处"(即孙中山住处粤秀楼旧址),背面刻有前总统府参军林直勉于  相似文献   
23.
众所周知,观音形相一般都以女性出现,但它的原型却是男性相。观音何时变性?为何能得到中国民众的广泛信仰,顶礼膜拜?其怎样适应中国的儒家文化,变成了中国化的女神?  相似文献   
24.
刘星 《社科纵横》2013,(6):79-82
高亭乡位于湘南地区南端,该乡观音信仰具有四个特点:即以崇拜观音为主和以祈福消灾为目的;传统性与普遍性;淳朴性与独立性以及松散性的特点。展示出观音信仰在该乡独特的社会功能——对主流社会的非功能性、实现人际交往功能以及提供心理慰藉功能。观音信仰如同当地社会这个大机器上的润滑油,使社会运转得更顺畅,让社会更和谐。  相似文献   
25.
姚霜 《中国藏学》2023,(1):159-168+219
“普陀山”,旧译“补怛洛迦”(Potalaka),有关的最早记载出自《华严经》,其被视为观音菩萨驻锡地,也是大乘佛教信仰共许的圣地。以此命名的观音道场遍布整个亚洲佛教世界,其中位于中国的浙江普陀山、西藏布达拉宫、承德普陀宗乘庙都是备受尊崇的胜地代表。这些与“普陀”相关的同名朝圣地的建立,与观音信仰的传播息息相关,不仅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更是见证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文章旨在从西藏文化中有关“■”(布达拉)的知识源流出发,梳理藏汉文佛教经典、修行文本、朝圣游记、胜地方志等文献中有关普陀胜地的记载,勾勒藏汉历史上对于普陀胜地的建构、认识与调适的过程,以汉藏佛教比较研究的视角,展现同名胜地文化的共享对于各民族之间精神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观音应化信仰是观音信仰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其渊源应该追溯到印度佛教.但观音应化信仰在中土的流播和发展,却是与中土诸种文化土壤息息相关的.原始宗教、宗法性传统宗教、民间信仰、佛教自身、道教等,都对中土观音应化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这一理路的考察,对于认识和理解宗教信仰及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7.
周秋良 《船山学刊》2008,(4):159-162
《西游记》不仅展示了观音的无边法力,而且还把她塑造成一个大慈大悲、充满人性的善神、凡神.带有强烈的民间色彩。小说以侧面烘托的手法,描绘了各类人物对于观音的崇敬、虔诚心理,由此亦可以看出小说中的观音形象具有鲜明的民间性。《西游记》的这种民间性从一个角度证实了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民间世代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8.
夫茶之嘉种,滋于八闽,蓝溪特产,推铁观音观音标识,各扬其芬,凤山品牌,隽拔逸群,金质奖连膺九届,钓鱼台专飨国宾。  相似文献   
29.
《领导文萃》2009,(15):F0003-F0003
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区位于厦门本岛东部,属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地段,西邻规划的五石路.东接环岛东路,隔海与金门岛相望,北至鸡山,南至香山。总开发建设用地为133公顷,可建设用地96公顷;总建筑面积为338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为3.8。  相似文献   
30.
南朝佛教小说中有大量观音崇拜故事。这些故事主要体现了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其主旨是阐释相关佛经。然而,观音的原貌却是一个既慈悲又充满智慧的形象,这涉及观音传到汉家后的世俗化及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