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7,(1):96-104
近年来物质生态批评理论(material ecocriticism)纳涉西方形上学、量子物理学、女性主义等领域,企图寻求一个“新”的生态批评论述模式来明示物质的生命力,进而建构万物“纠缠”(entanglement)的形上-认识论(onto-epistemology)。然而,在企图建立一个物质取向的伦理论述时,如何凸显人类为道德担责主体仍是此论述的灰色地带。在梳耙此生态论述脉络之余,本文将特别关注此道德论述范畴里的矛盾。除了接受论述里“不能承受之吊诡”,也就是在论述物质化或分子化转向,以及人类是如何与物质纠缠以致再也无法区分主客体之余,人类的主体位置仍须权宜性地凸显出来,才能实质地“回应与承担”(response-ability)人为的自然环境灾害与动物受难。本文意在建立一个凸显人类道德主体的物质生态论述,以英文词语“garbage”(垃圾,但原意含有动物内脏之意)作为一个“隐晦动能单位”和“物质譬喻”(matterphor)的例子,进而借以申论人类对动物所造成不可逃避的多重慢暴力。  相似文献   
2.
譬喻修辞法在诗歌中广泛应用。譬喻的远近在诗歌翻译中引起美感的变化。为了使翻译的诗歌的美感与原诗贴近,象原诗一样形象生动,译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了解丰富的形象譬喻和诗歌的创作意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讨论翻译<孟子>辩辞时所遇到的困难,具体论及的问题有偶句、排句、重复、意合现象和譬喻等.本章以雅理各和刘殿爵的译文为主要评论对象.  相似文献   
4.
《围城》是一部新《儒林外史》,讽刺艺术高超,独具一格。作品通过精彩入微的细节描写,暴露讽刺对象的种种动态,婉而多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通过广泛新奇的譬喻对生活百态进行冷嘲热讽,令人捧腹开怀,回味无穷;通过漫画式的笔法高度概括集中平常不以为奇的儒林丑态,淋漓尽致地勾勒了一幅上层儒林的百丑图,在幽默得引人发笑的同时引发读者对社会和现实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历史透视度。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界对大象的探讨主要集中于生态学或历史学领域,多关注环境变化与大象变迁的关系、历史时期内人象关系等问题;文化学的研究大多讨论某一时期大象的文化涵义,较少对中国古代大象文化意蕴的整体研究.在中国古代,大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在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各种象征寓意,因此应重视对大象文化内涵的探讨.由于大象广泛参与人们的社会活动,从政治、宗教、民俗等角度探讨大象的文化内涵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法句譬喻经》写卷与现存大藏经相比,存在相当丰富的异文材料。文章选择其中较为典型的四则异文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份残卷的异文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孔疏象论用象以为体、象之分层对治王弼《易》注意以为体、因意分层,从而弥补王注轻象的不足,进而调和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孔疏象、义并重,此可见之于其所定不可一例求之、不可定于一体之取象原则。孔疏的象论之象具有较强的诗性特征,名词词性上的象概有四指,即物象、卦象、义(意)象、大象。《周易》孔疏中所蕴涵的诗学思想同样在其象论中有所展现,即作为诗兴、譬喻、易象相同的象喻思想。以象为喻为孔氏的理论自觉,通过易象与诗之比喻的沟通,孔氏将《五经正义》中的诗学思想整合为一体。而其频繁提及兴必取象亦可看作唐代早期官方诗学理论中对于兴象关系的系统论及,此于唐诗兴象玲珑当有莫大之影响。此外孔疏论象之精微处可与老庄之道相通,此即忘(己)象得(大)象。象论虽只是孔氏诗学思想之冰山一角,但对于理解孔氏诗学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句譬喻经》是汉文佛典本缘部的一部譬喻性故事经典,其中保留了较多东汉魏晋时期的口语词。本文选取该经”安施”等十几个词语进行考释。这些词语或其义项,为《汉语大词典》所失收,或者已收但引例偏晚。试图为汉语词汇史及大型历时汉语词典的编纂及修订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9.
关于《旧杂譬喻经》的译者及时代一直存在着模糊和分歧,每一种译经在语言上都有其特点,其中虚词的使用能够显示出作者与时代的特色,从介词结构的语序和被动表达式来看,《旧杂譬喻经》应该属于汉代以后晋代以前中古时期的佛典译经。  相似文献   
10.
《那先比丘经》又叫《弥兰王问经》,其中记录了那先与弥兰王的一系列对话,在介绍《那先比丘经》的时代、版本、那先与弥兰王其人的同时,重点考察本经中关于一般事理和业果轮回的譬喻,以及辩证思维、类推引证、直接定义和避实就虚的论辩艺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