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那先比丘经》又叫《弥兰王问经》,其中记录了那先与弥兰王的一系列对话,在介绍《那先比丘经》的时代、版本、那先与弥兰王其人的同时,重点考察本经中关于一般事理和业果轮回的譬喻,以及辩证思维、类推引证、直接定义和避实就虚的论辩艺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3.
佛经故事     
以下各篇故事,分别译自《百喻经》和《杂譬喻经》两部佛教经典。  相似文献   
24.
陈军  陈金刚 《江汉论坛》2008,1(4):115-118
饮食化批评在中西文论中广泛使用.从譬喻广度、譬喻角度、譬喻深度三方面对中西饮食譬喻的异同进行比较,可以体现和印证中西在饮食文化、文学艺术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文学艺术和饮食作为全人类共有的两种文化活动和行为,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以及精神反思中,必然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打上人的类属性的烙印;另一方面,囿于地理、气候、人种、社会等众多方面的原因,文学艺术和饮食的发展又会出现不相一致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25.
本文将要研究的重点在文学应用方面的博喻研究现状作粗浅的考察。对《荀子》博喻来源的分析还不很明确,论述也散见于其他家散文的比较研究中,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26.
刘顺 《兰州学刊》2007,(8):148-150
孔疏象论以象之分层对治王注因意分层而轻象的不足,从而调和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孔疏的象论之象具有较强的诗性特征,名词词性上的象概有四指:物象、卦象、义(意)象、大象.《周易》孔疏中所蕴涵的诗学思想同样在其象论中有所展现,即作为诗兴、譬喻、易象相同的象喻思想以及和老庄之道相通的生存美学:"忘(己)象得(大)象".  相似文献   
27.
李秩汇 《船山学刊》2013,(2):117-122
印度擅长寓言譬喻,《庄子》是中国寓言早熟的奇葩,二者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尊足、轮、珠和客尘烦恼常常出现在印度的寓言譬喻中,《庄子》中也同样出现了这些物象;印度直接促成了动物寓言的发展,《庄子》中也具有丰富的动物寓言;印度文学和《庄子》都以镜和水来比喻心性;"梦"是印度的常用譬喻意象,《庄子》则揭开了中国梦文学的历史;未亲历过海洋的庄子却与印度人一样常将"海"纳入自己的寓言譬喻中。不容置疑《庄子》与印度的寓言譬喻存在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庄子》是否真受印度的影响,有待历史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28.
互联网整合全球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海洋"的形成,并推动了艺术鉴赏方式的航行化.网络辅助艺术鉴赏的出现,意味着导航系统的建设,百科全书、搜索引擎、社会网络以及其他基于Web 2.0的服务对此起了巨大的作用.艺术鉴赏者在互联网上冲浪,探索艺术景观的秘密、参与艺术景观的建设、评价艺术景观的等第,体现了网络时代艺术鉴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9.
孔子善于简洁含蓄的譬喻,使受教者通过具体事物理解抽象的“性”与“天道”。孔子譬喻的担保机制既在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也在于人心的道德直觉能力。孔子的譬喻,代表了中国哲学家言说“性”与“天道”的一种典型方式,蕴含着中国方法,塑造了后世中国人的言说方式与思维模式,养成了传统中国人格。近代文化转型以来,孔子的哲学方法受到批判,一个直接后果表现为中国教育体系言说方式的整体转变。新时代需要培养一种和谐宽容与共赢精神为主的理想人格,西方理性主义与对立思维方法主导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需要重新审视。在此背景下,为孔子的譬喻乃至中国方法辩护,是一项基础且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30.
新疆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其壁画内容主要有本生、因缘、譬喻等内容,从壁画内容上分析,是小乘佛教戒、定、慧三学在佛教实践中的反映.根据佛教"九分教"或"十二分教"的划分,这些壁画内容都属于律藏系统,这些故事画绘在石窟中,起到强化戒律、静思禅定的作用.龟兹地区出土的有关戒律方面的经典,这与古代龟兹地区一向戒律严谨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