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1篇
社会学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过去黄河上游一带的人们常用牛皮、羊皮制成渡河用的筏子,使用的时候得用嘴把皮筏吹得鼓起来才行。如果不用足够的力气,光说空话,皮  相似文献   
22.
目前,有些大学生感到英语单词难记.为了帮他们解惑,从记忆与联想的密切关系出发,阐明必须科学地联想,即:同义联想,反义联想和关联联想等,才能充分发挥联想的思维能力,事半功倍地扩大英语词汇量,熟练地掌握其使用方法,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3.
文字记录语言,也能影响语言。在汉语中,有一些词语的用字,并非采用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而是采用它们的形体特征。其中,有基于汉字形体分析理论的假会意结构,有以汉字整体轮廓为基础的各种比拟表形。由这些方式产生的词语,具有明显的俚俗色彩。  相似文献   
24.
词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随之伴生的理论自成体系。本文认为,李清照的《词论》是词的独立宣言;《花间集序》划清了词与宫体诗的界线;辛弃疾对词学有贡献;针对着词作堆积材料的弊病,张炎在《词源》中提出了“清空”说和词创作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25.
文清 《当代老年》2006,(1):52-52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中国”·词。《诗经·大雅·民劳》中写道:“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意思是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从这里不难看出,“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国”这个词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五种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26.
法律英语的词源与专门术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对法律英语的词源渠道和专门术语的分类及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揭示法律英语这种在常规英语语言基础上变异而成的专业英语的词汇风格分化特点及成因,在理论上指导法律英语的教学和实践。  相似文献   
27.
歧义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源的概念丰富了歧义成因分析中的微观描写手段 ,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歧义和歧义结构。歧义源是歧义的生发点 ,是触发歧义的最根本的动因。歧义源首先可二分为成分源和关系源。成分源为实体源 ,分为实词源、虚词源和兼类词源。关系源为非实体源 ,分为句法关系源和语义关系源。确定歧义源 ,以下三条优先性原则可以先行确立 :成分源优先于关系源 ,实词源优先于虚词源 ,语义关系源优先于句法关系源  相似文献   
28.
文章以现代音义分析法论证了六组同源词,即:该与垓同源,词源义是具备;讓(让的繁体)、攘与禳同源,词源义是推;誉与举同源,词源义是称举;诐、皮、披、破、簸与铍同源,词源义是破析;诐、坡、波、颇、陂与跛同源,词源义是不正;讦、揭、楬和碣同源,词源义是高举。  相似文献   
29.
英文的"face"和中文的"面"看起来意思大致相同,但实际上两个词无论是从字面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来讲都有很大差别。通过对两词字面和社会含义差别的对比分析,来探究其背后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字面上来讲,两词使用的范围、词性和词义搭配都有所不同;从其社会学含义上来讲,两词一个注重交往中社会价值的体现,一个注重交往中个人价值的体现。而含义差异的背后蕴含着文化起源、文化导向与价值观的差异,理解这层差异之后可以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升沟通理解能力,促进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30.
"诚"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要的思想范畴,在思想史上,<中庸>是第一部对"诚"进行了深入系统阐释的儒家经典.在<中庸>中,"诚"具有本体论、道德论的双重文化内涵,成为天人合一的枢纽.本文利用训诂学中关于汉语词源、词义引申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格式塔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在<中庸>对"诚"的哲学阐释背后蕴藏着的中华民族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