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5篇
人才学   20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73篇
社会学   3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学习文言文有什么诀窍呢?我们都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因此培养语感非常重要。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242.
长期以来,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法知识和语言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感这一语言能力的培养,以致于许多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表达不流利,阅读能力差以及在表达时用汉语式英语,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淡化甚至忽视语感的培养所造成  相似文献   
243.
中日文同形词是我们学习日语的一大难点。只看到意思相同,而忽视中日文不同点的误用例屡见不鲜。可以从表记、含义、褒贬色彩、词性、语感强弱以及语相六个方面叙述中日文同形词的不同点。全面掌握中日文同形词的类型,不但有助于日语学习,对日汉词汇的比较研究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44.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要求英语学习者必须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本文从语言能力在交际教学法中的作用、语感的培养、交际英语的特点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几个方面 ,探讨了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英语交际能力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45.
郑瑶 《生存》2020,(7):0205-0205
语文核心素养为语文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样高考语文复习也不能脱离其视域。而文言文在高考考查中地位突出,但学生对其又具有强烈的畏难情绪,因此研究文言文复习的有效性非常必要。本文根据 " 语言建构与运用 " 的要求,在梳理近几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断句题考点的基础上,从语感、语法、语境等语言层面浅探提高文言文复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6.
尚锋 《生存》2020,(10):0079-0080
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对学生语感进行培养,而语感的形成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得以实现。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的开展给予重视,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满足教学大纲要求,更好的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且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贯彻“整体阅读”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要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将语感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47.
一个人语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其语文素养的高低,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激活生活体验,强化语言积累,重视背诵,深化感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8.
良好的语感是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从引导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入手,强化听、说、读和写等语感实践,并进一步创造语言环境,以此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49.
本文作者试图说明在外语教学中,尤其是英语教学中培养外语能力,外语思维语感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在教学过程中几种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50.
韩伟 《社会科学》2022,(7):100-108+192
语感想象是古代汉语诗歌意象营构和意义生成的前提和中介。语感想象作为一种主要由形式感受催生的想象类型,其基本形态和产生途径又可分成语音想象、语法想象、字形想象三种。语音想象诉诸节奏感受,节奏感受不仅由声、韵、调营造的音乐效果催生,而且也依赖叠音词对声音时值的拉长;语法想象肇端于语法惯性和语法形变产生的“极点效应”,前者服务于人类思维惰性,后者服务于人类的逐新本性。它们在汉语诗歌“主题优先”模式影响下,借助汉语语法的非理性特征,形成了接受之初的“整体性感受”;汉语诗歌中的字形想象一方面有效地帮助了诗意生成,促进感情基调的确立和意义的完善,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建构“含混”之美的效果,使汉语诗歌愈发呈现出“朦胧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