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1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个世纪以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把无畏的求真精神与坚定的理想主义融入自己的作品,成功实现两者和谐结合。探求诺贝尔文学这种创作方法的共性,可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72.
《上海科学生活》2003,(8):34-35
莱德曼教授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曾对一批有抱负的大学生做了个演讲,题为《低报酬、超工时》。一周后,莱德曼收到了一位听过演讲的年轻大学生寄来的一封很有想法的信件,莱德曼教授为此作了详尽的答复。从中,可以看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怎样看待科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  相似文献   
73.
浅草 《家庭科技》2014,(9):49-49
很多人都听说过,人的思维方式分为"左脑型"和"右脑型",因而人就可以据此分成"左脑人"和"右脑人"。"左脑人"和"右脑人"人类大脑的左右半球控制着不同类型的思维。左脑主要负责语言、逻辑、数字、推理等能力,右脑主要负责音乐、颜色、图像、经验等认识。在一个人身上,一种类型的思维比另一种类型的更占优势。在心理学上,这种流行说法来自于大脑科学上关于左右脑分工的理论,该理论源自1960年代美国医生罗格·斯佩瑞的研究,他因此项研究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74.
云弓 《东西南北》2011,(1):32-33
近日,2010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揭晓,85岁高龄,有“试管婴儿之父”之称的英国人罗伯特·爱德华兹获此殊荣。对于爱德华兹的获奖有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一份迟到的奖励,因为从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至今已经有了32年的漫长历史,而这期间已经诞生了400多万个试管婴儿。  相似文献   
75.
长寿五要素     
田野 《家庭科技》2010,(7):31-31
英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诺贝尔奖得主普遍长寿,平均寿命高达77.2岁,比仅获得提名的科学家平均寿命高1.4岁。200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们总结出几把延缓人类衰老的“钥匙”.帮你开启长寿大门。  相似文献   
76.
翟边 《百姓生活》2012,(3):60-60
一生未婚的诺贝尔也曾有过3次短暂的爱情生活,但都以悲剧而结束。他倾心的3位女性,一个早逝,一个有情无缘,一个无知而负心。  相似文献   
77.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最负盛名的科学奖项。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奖项的研究方兴未艾,从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对其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或者说主要从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紧密联系和结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提供的翔实丰富的思想资料,阐释至关重要的“跨学科”概念,追溯跨学科理念确立的简要历程,指出跨学科研究本质上是突破学科之间的限制、跨越不同“范式”之间的边界或“范式”之间转换,确立跨学科的理念,打破狭隘的学科偏见是从事跨学科研究的先决前提;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精彩纷呈的跨学科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凸显了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学科交叉的发展态势,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与发明,大多是学科交叉的成果,科学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和新学科的产生,往往是在不同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从而彰显了跨学科研究的重大意义;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知识背景的考察,发现绝大多数获奖者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既专深又渊博的科学知识,论述了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是科学家激发丰富的想像力、打破习惯性思维定势、取得原创性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合作奖项及其人数在不同时段所占比例的统计分析,展示了荣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研究工作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合作的趋势,阐明了“协作产生生产力”这一著名的马克思的经济学原理同样适用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获奖研究工作;从事跨学科研究,不仅需要研究者具备多学科汇通交叉的知识背景,而且还要依靠众多科学家在各项研究工作中的通力协作。  相似文献   
78.
文章主要提出并探讨了三个具有内在关联的问题:一是基础研究的类型问题。基
础研究是一个随着科学研究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范畴,通过对现代科学从“学院科学”向“后
学院科学”转变的历史考析,得出基础研究的范畴已从只是“纯基础研究”的一种类型拓展为
包括“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两种类型的结论,结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从事
基础研究的实际案例,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基础研究范畴做出了新的阐释。二是诺贝尔自然
科学奖获得者从事基础研究的比重究竟有多大。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从事基础
研究(分为“纯基础研究”与“定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获奖工作的人数与比例的统计分
析,发现高达90%左右的科学家是由于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而被授予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彰显了权威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对基础研究的“偏爱”,从而显示出基
础研究的重要意义。三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如何从事基础研究的。依据真实、丰富
而鲜活的思想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分析和揭示了他们作为科学精英在基础科学领域
取得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的“奥秘”。
  相似文献   
79.
 拥有众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象征。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学历的追溯,凸显了这些科学精英获奖前所受的高等教育,包括攻读与取得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位,高度集中于世界一流大学;考察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从事其获奖研究工作的地点,表明他们也都高度集中于世界一流大学;分析世界一流大学所具有的通识教育、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拥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的优势学科和雄厚的师资队伍等基本特征,揭示了世界一流大学造就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独特模式与机制,描述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在世界一流大学中是如何一步步被酝酿、塑造出来的;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就当代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缘由、面临的主要问题、存在的差距和实现的基本途径等,进行了较为充分地讨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的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所存在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一些国际通行的可比性指标上,如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数、年均发表的论文数、论文被引用数、科研经费数、师生比例等,还表现在教师中享誉国际的一流学者和学术大师稀缺、特色和优势学科不鲜明、鲜有高水平的原创性成果以及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更突出地反映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机制和管理模式上,如办学理念的缺失或失守、角色定位的单一化(一味搞“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导致同质化现象,使学校失去各自的特色)、管理模式的行政化及办学自主权的缺乏等。通过改革创新,在办学理念、办学机制、管理体制诸方面突破原有的范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80.
范又 《百姓生活》2010,(5):48-48
英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诺贝尔奖得主普遍长寿,平均寿命高达77.2岁。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总结出延缓人类衰老的4把“钥匙”,帮你开启长寿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