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何永军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5-46
回到事实本身是澄清能动司法相关是非的基础和前提.能动司法既不是新发明,也不是舶来品,中国当下的能动司法是司法改革政策调整后人民司法传统复兴的产物.能动司法强调的是司法中人的作用,其本质上是一种贤人司法.最理想的社会治理图景是在拥有法治的同时也拥有贤能的司法者,故作为贤人司法的能动司法具有普世的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司法改革的目标和使命是建立和健全一套符合法治精神的现代司法制度,能动只是中国司法改革过程中应当固守的一种道德优势,如果在还没有实现法治之时就将主要精力用于追求司法者的贤能上则是改革的错位和跑题. 相似文献
22.
严晶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5):63-65
作为西方思想史上首位系统研究政体的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三部著作中分别阐述了其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的政体主张。从早期的贤人政体到晚期的混合政体,他的政体观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柏拉图从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其所阐述的法治思想和混合政体主张构成了西方法律思想的传统,并对近代的启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吴艳兵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孔子和柏拉图在东西方文化中各自都是泰斗式的人物,对东西方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政治思想在政治理想、贤人政治、施政原则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差异.在此试着从这几个方面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比较,并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4.
鲁红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5-51
"竹林七贤"不见载于曹魏文献,不是因为政治残酷、文献缺失,而是因其在当时不被关注以及士风使然。西晋元康时期,由于贵游子弟的追慕、仿效,他们被士林关注、推崇,于是有"竹林七贤"之称,阴澹《魏纪》所载就是标志。东晋时期,随着士林热衷于"贤人"品藻话题,林下之风遂起,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精神文化特征,将他们七人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竹林诸人"、"竹林名士"、"竹林七贤"称之,从而完成了这一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5.
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在理想国、哲学王或贤人政治、为政以德等方面有同有异。孔子的思想带有更多的现实性,是建立在以家庭本位基础上的、以人伦道德为统治手段的等级社会;柏拉图则是想建立以国家本位、以国家道德规范为统治工具的、毫无流动性的等级社会。他们的思想虽有闪光之处,但也对后世的专制和极权主义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王铭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66-69
英国是在外族入侵不列颠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其"等级君主制"形成前的1700多年里大致经历了公元前5世纪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入侵不列颠;公元10世纪统一国家的形成;1066年位于欧洲大陆诺曼底的公爵威廉率军入侵;从威廉二世到亨利二世统治时期的社会改革;1295年英国议会形成等历史阶段,从而使英国政体从"贵族民主制"演变为"等级君主制"。 相似文献
27.
刘立振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6)
季札的中原之行及鲁国观乐,并不仅仅是季札个人文化修养及吴国文化实力的展现,从大处来看是中国文化重大突破时期的前夜、子学崛起的先声,彰显了一个大时代即将来临,是圣贤大哲老子、孔子等人登上历史舞台的预演;从小处来讲是吴地文化经过太伯以来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而能与中原先进地区相匹俦的真实反映;同时他也是春秋时代贤人群体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8.
29.
宋春蕾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6):63-64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有力地抨击了汉代神学和谶纬迷信,对推动中国儒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王充有关识佞的思想揭示了当时选拔和任用官吏中虚妄浮夸的作风,倡导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些思想对我们在现代领导中准确地知人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0.
《阿拉伯世界》2004,(5):53-57
[22]《贤人名士事略》(Siyar’A‘l(a|-)mal-Nubal(a|-)’) 作者舍姆斯丁·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扎哈比(卒于1374年),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圣训学家。祖籍土库曼,出生和故世均在大马士革。其附名扎哈比(al-Zahabi)的意思是金匠,因为其父以制造金器为业。殷实的家境使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长大后像所有有志研究圣训学的人一样,遍游沙姆地区各大名城,拜师访学,后游学埃及并到麦加朝圣。他求教的导师中不乏伊本·泰米叶那样的大师。学成后开始关注史学。在大马士革近郊风景秀丽的姑塔一个村庄里,担任“海推布”(伊斯兰教义演说家)达15年之久,那是他一生中著书立说最丰富和最重要的时期。之后在大马士革多所学校任教,桃李满天下。临终前5年,因患眼疾,拒绝治疗而双目失明,但教学和著述不曾中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