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261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诗经》中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周代婚姻及其成婚礼俗。概括地说,民间婚姻既有自由恋爱、自主婚嫁的风情,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婚姻的制约,而聘娶婚姻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贵族阶层的婚姻既有文明时代的新变,也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成婚礼俗不仅有“六礼”,也还有其他许多风俗习惯,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72.
李白与杜甫都创作了一些反映贵妇与妓女题材的诗歌.在贵妇题材的诗歌中,李杜女性观念都明显带有传统女祸思想的痕迹,但杜甫却在贵族女性题材的诗歌中"直陈时事",融注了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与李白基于女祸论之上单纯的讽喻批判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妓女题材诗歌中,二人的女性观念也有差异李白站在传统男权文化的立场上,将妓女作为美的化身和倾慕的对象来抒写,是自身情感缺失的体现;而杜甫对妓女大多是客观描述,表现出的是他恪守道德、尊重女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73.
胡适认为中国文学进程呈示出平民文学或白话文学与庙堂文学或贵族文学两条并存对立的流变线索,而平民文学或白话文学则是贯穿始终的富有生气与活力的线索;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有意识地以革命的方式继承并推动平民文学或白话文学的健全发展,而"平民文学"则成了文学革命的义旗与主潮,虽然20世纪中国文学走过曲折之路,但是"平民文学"仍在与"贵族文学"的抗争中顽强地屹立于文学多元格局之中轴.  相似文献   
74.
19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进入铁路时代,先后兴起三次修建铁路的高潮,但在此之前一些土地贵族出于各种原因抵制修建铁路。他们认为铁路不仅会干涉土地产权、破坏私有地产和庄园景观,还会对贵族经营的运河、公路事业带来冲击;部分土地贵族固守传统生活习惯,抵制铁路运输带来的快节奏生活。直到19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这些贵族才积极投入到铁路时代的狂潮之中。  相似文献   
75.
谢健 《江汉论坛》2014,(5):42-46
正基本而言,直至晚清,蒙古和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行政语言并非中文,因此对清盛世时期的环境史研究来说,采用多元档案和多种文字资料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旨在理清皮毛在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一些难题,以此展示出满文文献的价值。本文结论是以当前边疆环境史研究方法作为支撑的。①一、用满文文献研究皮毛问题在对皮毛的研究中,我发现,将清帝国北疆的环境史与清帝国,甚至全球经济史隔离开几乎是不可能的。商业和私人网络将蒙古和东北地区与清廷长期相连。从18世纪开始,南方的茶园和茶叶市  相似文献   
76.
作为封建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婚姻制度,至唐代已日臻健全。唐代实行的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阶级内部"内婚制",政治需求的考量、注重姻亲旧眷、门第等级观念、科举观念等都对盛唐贵族的择婿标准有着重要的影响。盛唐时期贵族的婚姻一方面具有开放自由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严谨刻板的一面,研究盛唐时期贵族群体的择婿风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盛唐时期的社会风俗和民众心理。  相似文献   
77.
《周南·关雎》释义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首篇,关于它的解释,历来说法很多.对各家观点加以认真梳理,认为这是一首反映贵族阶层爱情婚姻观念的诗篇,是奴隶主贵族阶级所追求的理想婚姻.  相似文献   
78.
美的来路     
冯娜 《人民周刊》2020,(4):94-94
翻阅关于宋时插花的记载,会深深感到,恐怕再也找不出任何一个时代像宋代人那样热爱鲜花了。无论是《梦粱录》中所记载的“仲春十五日花朝节”,还是《墨庄漫录》中记载的西京(今洛阳)牡丹“万花会”,都展现了在宋代,花会游赏不仅是王公贵族的风雅乐事,更是万人空巷的民间习俗。花卉是自然之美的象征,人们亲近它,感受自然时序、季节流转,也在盛放和凋零之间体味生命的丰美和流逝。宋代之前,插花几乎只在宫廷贵族之中流行,鲜花多作为寺庙佛堂中的供奉。到了世俗生活丰饶的宋代,花卉早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宋人有“簪花”的爱好,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宫,都“御裹小帽,簪花,乘马”;“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赏花、插花、花卉种植、售卖等是宋人生活的一部分,不得不说,这是皇室引领之下的社会风俗,同时也体现了宋人生活较为安乐,从而追求雅致情趣的一面。  相似文献   
79.
文章旨在考察法国穿袍贵族的形成过程,评析17世纪中叶穿袍贵族与第三等级、佩剑贵族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其时穿袍贵族尚不具备十分明确的等级归属和身份定位,兼具进步性和保守性的特征,地位稍显尴尬。  相似文献   
80.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内部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和"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带来了工商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阶层逐渐成为社会阶级成分中的重要角色,其审美价值取向开始左右着艺术体裁的发展。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平民艺术逐渐代替了贵族艺术的主导地位,艺术面向广大市民阶层张开了双臂。南戏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将普通小人物的市井生活场景搬上了舞台,把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用通俗易懂、清新自然的市井语言和流行词调表达出来,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效应,受到了市民阶层群众的欢迎,在城市市井演出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取代杂剧而成为当时南方的主要流行剧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