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01.
贾谊活跃于汉文帝执政时期,是古今公认的奇才。他的辞赋文章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过秦论》影响尤大。他关于治国理政的主张也多有独到之处,汉文帝爱其才,却少用其言。即使如此,他仍像西腊神话中的弗弗西斯一样,反复向目标冲刺,次次不果而终。在《资治通鉴》记叙的人物中,类似贾谊这样的人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2.
翟景运 《云梦学刊》2005,26(3):50-51,59
《新书》在唐代以前可能存在九卷、十卷两种不同的本子;宋刻四种版本俱不见于近代以来各种主要公私书目,可能都已经失传了;明清诸本的渊源都是宋代的建本和潭本;清代卢文弨校本以前代诸本合校,号称精校,应当看作是校读《贾子》所必备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3.
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是在“道统”与“势统”的消长过程中展开的,如何选择一种或多种不仅对国家社会而且对自我身心皆为有益的存在方式,避免陷入屈原式的悲剧以及老庄逍遥主义的泥坑,在这一问题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4.
从《吊屈原赋》字面上看,因为有着和屈原相似的生平际遇和文化人格,贾谊借凭吊屈原而抒发自己的愤懑,两者悲剧命运具有相似性。然而,与屈原所处的"臣亦择君"的战国不同,汉初是政治大一统的时代,以贾谊为代表的士人面对的是"家天下"政治制度的确立和与之相应的"士"与"君"隶属关系的演变。与屈原"留"或"走"的选择困惑不同,贾谊还面临着由"庙堂之高"向"江湖之远"境遇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无路可走"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05.
诗歌历来被认为是民族文化和文学的精粹。中英诗歌虽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背景下由不同的诗人们创作而成,但由于这些作品用来表现人间的喜怒哀乐这些基本的人间情感,故即使不同时代和不同语言的诗歌也存在很多的相似性。本文力图以文学的可比性为基础,分析爱伦.坡诗歌《乌鸦》与贾谊《鵩鸟赋》之相异与相似。  相似文献   
106.
陈其泰 《人文杂志》2008,6(2):143-150
中华民族的演进经历过国势强盛、统一规模发展的上升时期,也经历过国势衰落、民族生存面临危机的时期,民族精神的提升和发展有不同的特点.在上升时期,民族精神勃发,其主要特点是,催发、增强有利于社会前进的积极因素,如在西汉时代;在民族遭受挫折和危机时期,民族精神受到磨练、淬厉,其主要特点是,批判、扫除阻碍社会前进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在危难之中寻找新的出路,如在清朝嘉庆、道光时代.  相似文献   
107.
王海莹 《人才瞭望》2014,(3):104-104
公元前180年,22岁的汉文帝刘恒即位.当时,国家正是百废待兴、求才若渴的时期,就有人向汉文帝推荐了当时年仅18岁的贾谊,并对汉文帝说,贾谊虽然年纪轻,但非常有学问,不但精通诸子百家,还怀有治国安邦的才能.  相似文献   
108.
贾谊以"人性非甚相远"、"习"以成善恶的人性论为理论依据,阐述了其崇仁尚礼的治国方略.他认为治国之道既需要礼法也需要仁义,礼法是仁义的外在表现和形式,仁义是礼法的实质和核心,礼法与仁义二者是有机地统一的,不可或缺.贾谊治国学说对当代中国治国模式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9.
贾谊继承了荀子之学,又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而荀子之学与黄老之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统一的。和荀子一样,贾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运用黄老道家的治学方法,广泛地吸收百家之学,融会贯通。贾谊的很多学术特点既是对荀子之学的继承,同时也可归属于黄老之学的范围。贾谊的儒家思想因素往往被他纳入自己的黄老学系统,因此,他不能成为所谓"醇儒",同时,人们研究他的黄老之学也无法忽视其儒学中心和基础,这种思想类型和学术风格是从荀子那里继承下来的。贾谊的荀学师承使他的原本具有黄老学成分的学术思想很自然地向黄老之学靠拢,最终成为以进一步黄老化的荀学为主体的新型儒学。  相似文献   
110.
贾谊《过秦论》一文,联想秦汉之际的大变革,试述仁义的固有价值及其历史效应、现实效就,以期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