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93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200篇
管理学   5359篇
劳动科学   333篇
民族学   1326篇
人才学   790篇
人口学   245篇
丛书文集   6356篇
理论方法论   1557篇
综合类   13717篇
社会学   2845篇
统计学   1162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531篇
  2022年   504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532篇
  2019年   551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485篇
  2016年   697篇
  2015年   1004篇
  2014年   2480篇
  2013年   1921篇
  2012年   2318篇
  2011年   2531篇
  2010年   2282篇
  2009年   2504篇
  2008年   2993篇
  2007年   2064篇
  2006年   1799篇
  2005年   1652篇
  2004年   1328篇
  2003年   1209篇
  2002年   1012篇
  2001年   880篇
  2000年   621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民法典》第997条新增了人格权禁令制度,但没有明确该制度的程序法定位,从而导致同案不同审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行为保全说”认为人格权禁令即行为保全,因其忽略了两者间的区别而受到质疑。“独立程序说”主张建立独立的禁令程序,却陷入效率与公正的程序互斥悖论。“非讼程序说”要求以非讼原理构建人格权禁令程序,其虽能实现程序效率,但极易造成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失衡和法院禁令裁判权的失控。事实上,无论是基于法律文本的规范解释,还是出于及时保护人格权的功能考量,人格权禁令均只能被定位成暂时、附随和略式的诉讼程序,并应遵循行为保全的程序框架。同时考虑到人格权的特质,《民法典》第997条在申请时间、适用条件、担保必要性等方面对行为保全制度实施了适度改造,即人格权禁令是行为保全制度在人格权领域的改造性运用。在后《民法典》时代,《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的衔接应充分利用既有的程序资源,实现程序创新与程序稳定之间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992.
守护差异性寻求发展的壮剧,面临着由传统单一的地域特色发展为更为丰富的综合性戏剧风格的转型问题.对于壮剧的保护就是要充分发挥原有文化的特长,在民间文化生存演变的规律中营造有利于壮剧发展的文化环境,建立一个充满审美精神和艺术氛围的人文世界,促使壮剧形成一种自身调节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993.
王超  谢镕键 《南方论刊》2022,(10):30-33
大小洞天景区是位于三亚的5A级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分析该景区的旅游资源,比较景区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突出道家文化特色、完善景区建设、打造多样化旅游项目、加大宣传力度等开发策略,旨在为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近期我国虐待未成年人事件频发,过往事后治理模式不利于实现对未成年人的保障,故需要探索建立事前和事中防止未成年人受虐的治理模式。强制报告制度的建立是国家发现和干预虐待未成年人事件的第一步,但我国目前报告主体的范围过小、应予报告的内容不明确、报告的时限和受理机关的规定不完善、报告责任形式未予细化,需要进一步对上述问题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95.
996.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地方性”和“就业导向性”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它相比起普通本科教育更要求贴近社会贴近市场。高等职业教育如何真正贴近社会、贴近市场,三个必然途径是不可忽视的,这就是:吸纳社会“精英”优化专业和课程建设;利用社会资源,改进教学和实践模式;利用校友和学生家长资源,推进学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97.
英、法农村社会转型为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提供了借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以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型的农村工业化为主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新的农村社会转型模式将取代原有的模式.  相似文献   
998.
999.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国际的和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从古今文化关系的角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数情况下,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同时也是明天的预示;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角度看,吸纳外来文化和继承原有传统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对于创造新的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非物质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今天对它的保护便包含着许多悖论。例如,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结构性对象的解构性保护,对传承人的态度,市场经济体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都隐含着诸多两难的问题,期待着文化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给出两全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贯彻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从根本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保护;同时,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也特别依赖于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促进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00.
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存在行政管理和司法救济两种方式,双轨制的保护模式有其正当理由,体现了我国的国情特色,也符合有关国际公约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的冲突分为显性冲突和隐性冲突两种,现行法律规则使得冲突具有可能性.解决双轨制冲突的根本出路在于设立专门性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的设立存在一定的制度障碍,但是这些障碍可以有效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