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7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73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31.
英美法系恶意补足年龄规则表明低龄未成年人的主观恶意具有推翻低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效力。在普通法判例中,由于行为人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司法机关可以依据“青年折扣”量刑条款对行为人的罪责程度进行人为削减。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启发下,我国刑法采用弹性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取代刑事责任年龄“一刀切”的立法。修订后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不仅有利于打击低龄未成年人的极端恶性犯罪,而且有利于实现保护社会利益和保障儿童权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2.
雷小丽 《办公室业务》2012,(6):11-12,16
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又具有不同的秉性、特征、思维和行为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应该是人的共性,它研究的不应该是具体的哪个人,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人的本质这个角度来初探如何更好更行之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对我国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3.
针对纯粹理性的批判任务,康德同时提出存在确实性和逻辑完备性的要求。按照一般方法论观念,前者要求分析方法,后者要求综合方法。由于康德没有深入探究两种方法在认识论和逻辑上的差别,对它们之间的认识相容性缺乏逻辑批判,所以混合使用两种方法,最终造成批判起点的错认和综合方法的虚假运用,致使论证根据不合理,在先验逻辑的描述中包含逻辑偶然性和坏的形而上学因素。关于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的严格分析表明,二者具有不同的逻辑性质和认识有效性品格,不能简单并用,而只有综合方法才能满足理性批判的严格性和科学化要求,其起点应该是普遍的意识存在,它具有相对康德划分感性和理性并把它们事实化而作为起点这种做法的认识安全性和逻辑提升性,可以赋予理性批判以彻底论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4.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以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它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同时也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和高要求。从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因果链对我国教育进行分析和阐述,对于改革传统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未来世纪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5.
网络文学并非发源于中国,但它却发扬光大在中国。以盛大文学的起点中文网为代表,中国网络文学在世界领域都算开创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新商业模式:作者先把作品发布在网站公共阅读区,供用户免费阅读,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后,  相似文献   
136.
随着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行政的哲学之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共行政的哲学之维,亦即行政哲学,是公共行政的认识论基础、方法论前提和根本观点的逻辑体系。正确科学的把握公共行政的哲学维度,深刻内在的认识公共行政的基本问题,对于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和深化,对于公共行政学科的成熟和完善,对于公共行政实践的推动和促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笔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遵循着提出逻辑起点——提炼主要矛盾——揭示核心内涵的思维进程,对公共行政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7.
杨谦  王思鸿 《中州学刊》2014,(3):120-12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思想的深刻转变,取得丰硕的思想成果。从"物性"到"感性",从单向对象性到双向对象性,马克思由思辨唯心主义转向感性唯物主义;从自我确证到感性确证,从精神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由唯心辩证法转向唯物辩证法;从抽象人到现实人,从自然界到人类世界,马克思开始由人本学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迈进。马克思此后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形成的理论成果而不是与之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38.
起点问题是开展中国资源型城市研究的基本前提。文章从概念出发,讨论资源型城市内涵各要素的形成时代,并以此为基础判断资源型城市的起点。通过分析认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逻辑起点应为原始社会末期;历史起点是为商周时期;其形成表现为一个过程,即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生长于唐宋时代,正式形成于明清。  相似文献   
139.
任洁 《学术探索》2014,(1):8-12
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历史前提,对于正确理解和科学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常必要。这种区分绝不是割断历史、制造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否定,而是为了在相对客观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基础上,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只有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又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继承性;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又为其社会主义属性正名。  相似文献   
140.
《老子》与《易传》是中国哲学"象"论的滥觞,也是中国诗学中意象理论的哲学起点。在意象营构的心理机制方面,《老子》崇尚返观内视的理性直观,《易传》强调外部"观取"的感性直观,而凡直观都关联审美想象。在意象营构的符号机制方面,两者都涉及了中国意象理论的基本命题,即"言""象""意"之间的关系。"大象"不为名言所订制,"辞"却是"易象"符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并形成了辞象互动以尽意的局面。而无论"言不尽意"抑或"言中事隐",两种"象"都具有"以少总多"的特征。在"象"的价值论方面,两者有求"虚静"与尽人事的分歧。而两种"象"所蕴蓄的创造力,决定了中国诗学审美意象的精神内涵与审美风格,即生机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