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72篇 |
免费 | 359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00篇 |
劳动科学 | 130篇 |
民族学 | 324篇 |
人才学 | 486篇 |
人口学 | 61篇 |
丛书文集 | 4076篇 |
理论方法论 | 960篇 |
综合类 | 7232篇 |
社会学 | 1392篇 |
统计学 | 3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7篇 |
2023年 | 944篇 |
2022年 | 910篇 |
2021年 | 1218篇 |
2020年 | 733篇 |
2019年 | 870篇 |
2018年 | 286篇 |
2017年 | 453篇 |
2016年 | 507篇 |
2015年 | 689篇 |
2014年 | 1218篇 |
2013年 | 1070篇 |
2012年 | 1047篇 |
2011年 | 1036篇 |
2010年 | 980篇 |
2009年 | 869篇 |
2008年 | 978篇 |
2007年 | 708篇 |
2006年 | 515篇 |
2005年 | 375篇 |
2004年 | 296篇 |
2003年 | 260篇 |
2002年 | 188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82.
李传珂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25-28
目前广西西江流域工业化发展处于工业化中前期阶段。西江流域工业化发展有其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促进民营工业的发展,是推进西江流域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83.
转换层的施工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同样也就是监理工作关注的焦点,其原因是转换层砼体积大,施工质量不易控制,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本文从监理的角度,简要论述了如何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监督、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84.
豫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它最本质地传达着中华文化的血脉精神,是数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豫剧以其剧团多,演员多,观众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成为全国戏剧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遍布河南城乡,流布全国21个省市,拥有相当可观的受众群.同时,豫剧也形成了一种文化传播扩散的潜流,有着巨大的中原文化传播扩散发展的惯性. 相似文献
85.
在全球化浪潮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成为新的热点话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领域,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就我国如今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来说,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培育智库、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利用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大国模范作用成为我国提升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必然... 相似文献
86.
“十五”期间我市区县建筑业施工企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乡镇集体建筑业脱钩改制、转换经营机制、规范有形建筑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提高行业经济效益确保建筑业生产逐年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87.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江、浙两地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同样存在着交叉。如吴江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与浙江温州、绍兴的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有着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将江、浙两地的产业集群定性为某一模式只是从产业集群整体的主要特征去概括与提练,江苏与浙江产业集群比较研究主要是从江、浙两地产业集群的主导方面去比较。一、江、浙产业集群的形成轨迹不同(一)江苏产业集群发展轨迹。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江苏经济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苏、锡、常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的乡镇企… 相似文献
88.
吸取灾区以往经济发展模式中“轻重失调”的教训,笔者认为,灾后川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应该适时向“抑重扬轻、协调均衡”转型。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从“转型升级”视角,考察浙江民营经济的历史变迁,分析民营经济在当前产业结构演进中所处的位置、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从而提出以资产、资源、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为纽带,保障浙江民营经济顺利“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0.
四川人口基数大,素质低以及总体经济实力的不足致使四川与其他省区相比,劳动就业问题更加复杂,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结合四川实际,探索出一条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有效之路,对四川,进而对全国都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以及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与发展要求,从现实的、长远的角度看解决劳动就业问题首要和关键点是必须让人们成为就业主体,创业主体。由此需要我们在路径上努力实现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