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0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0篇 |
劳动科学 | 18篇 |
民族学 | 52篇 |
人才学 | 52篇 |
人口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580篇 |
理论方法论 | 125篇 |
综合类 | 1382篇 |
社会学 | 680篇 |
统计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224篇 |
2013年 | 238篇 |
2012年 | 285篇 |
2011年 | 275篇 |
2010年 | 315篇 |
2009年 | 228篇 |
2008年 | 306篇 |
2007年 | 151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91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林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139-142
新媒体艺术中的“化身”现象,从外在形式的塑造到内在情感的展现、自我的构建,无不彰显出人与化身之间的复杂关系:人固然可以通过化身救赎身体、体验多种情感、超越自我,但也存在追求虚幻完美、深陷情感泥潭、迷失自我的风险。人只有与化身保持适当的张力,灵活运用化身,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好地满足自我实现需要。 相似文献
82.
83.
沈玉慧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11)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寓言小说。在此拟从福柯的权力、知识、话语的理论出发来重新解读这篇政治寓言,指出权力一方面通过规训手段把其他动物变为一群驯服的身体,以满足农场运营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通过话语力量来建构动物的臣服的主体。那些动物囿于驯服的身体和臣服的主体,因而它们也就只能默然地接受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84.
身体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话语体系,它处在一个永恒的流变当中.同时,两性身体作为一种想象体存在,通过“阅读”能指的身体符号所呈现的活动方式、症状等,便能发现它背后隐含的所指意义以及意义的变迁过程.所以,身体的意义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中建构出来的.新感觉派小说对身体的想象与描写其实是对身体意义的再建构:一方面,这种对身体想象的再建构与五四文本相比体现了由理性追思的个体性向感性享受的公共性的转变轨迹,体现了相对应的身体作为公众话语的特性;另一方面,与上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的作为革命式公众话语的身体想象相比,新感觉派小说表现出了作为消费式的公众性话语身体想象. 相似文献
85.
潘延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所引发的争议中,“情色”是一个关键词.须知,并非有关“性”的叙事就等同于“情色”,“情色”的关键是男女性关系中女性人格的异化.在影片聚焦于“性诱惑”与“性暴力”的叙事中,女性身体意象呈现为丧失了主体性的男性欲望化对象.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其女性主体意识的弱化缺失正是“情色”生成的主要原因.女性身体在影像中的欲望化表达是由男权中心文化的视点所决定的,对《金陵十三钗》的剖析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所置身的文化环境拥有更敏锐的洞察力与批判力. 相似文献
86.
87.
身体特征的某些变化可能是潜在健康问题的先兆。美国《预防》杂志最新载文,刊出5种身体特征预示的潜在疾病。1.耳垂折痕:心血管危险更大:《美国医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一个耳垂上出现折痕,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3%;两个耳垂都有折痕,心血管危险会增加77%。预防措施:通过减肥、降血压、降血脂等方式保护心脏健康。 相似文献
88.
89.
在一个由性别不平等所构造的世界中,凝视是男性的特权,而女性身体通常成为男性凝视捕捉的欲望对象。在达斡尔族女作家孟晖的长篇历史小说《盂兰变》中,作者以女性的视角试图掌控并进而解构凝视的权力,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分解那些建构在性别差异基础之上的严格且不容僭越的二元对立。女性作者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写作的智慧、力量及前景,在不断跨越边界的、不断自我质疑的过程中实现一次次地超越。 相似文献
90.
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前沿问题及其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金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3,(5):5-14,157
二战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发展像一部三幕剧式,呈现为诞生—衰落—复兴的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在批判国家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的过程中诞生和崛起,她们试图从家务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寻求女性在生产劳动上与男性平等的地位。80年代,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一下子失语并走向衰落,逐渐被主张"性别差异"的新激进女性主义思潮所取代,女性主义也整体上转向了以身份政治和承认政治为代表的文化政治学。当女性主义的研究集中在以身份和差异为主的文化政治学批判上时,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然而,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政治学无法真正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当资本吸纳剩余价值的目光从哈特和奈格里所说的"形式吸纳"走向"实质吸纳"时,女性的身体就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范畴变成了全新的政治经济学范畴——身体的生产本身就是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这种状况为女性主义重新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结合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在身体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命题下,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将在新自由主义的帝国内部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