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辛亥南北和议期间,对汉奸的口诛笔伐成为稳固新生政权和鼓吹北伐的重要方面。针对汉奸的宣传和行动,造成通过北伐将清朝统治地区的汉奸绳之以法的强大声势,对于那些仍然希望保留君主体制的政治势力产生了强烈冲击。包括强迫剪辫和追凶在内的惩奸行事引发北方一些报刊的非议,而从和议到统一,政坛波谲云诡,昔日的汉奸不断转身成为共和的元勋。时势变化引起汉奸判断尺度的差异,不但造成各地光复政权之间的裂痕,而且使得领袖与基层出现严重分歧。随着五族共和的实现,满奴汉奸的指称总体上趋于减少,汉奸一词逐渐回到卖国求荣的原意。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在与清政府的斗争中采取了丰富的心理战形式,主要包括: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心理战、机变诡诈的谋略心理战和手段丰富的策反心理战。这些心理战对争取人心、激励士气和瓦解对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经历了三次由革命催生的政权兴替.以辛亥革命和民国创立为肇端,大多数社会成员因此由臣民变为国民.这一变化如何发生、如何理解,既有文学的描述,也有历史研究的分析.而以当时人的日记为凭借,聚焦于革命前夕的辛亥年,按住亲历者顺时序展开的喜怒哀乐的脉动,探寻历史的发生演化,一方面可以补充大历史的视野所不及,丰富历史的影像;更有助于改变认识历史的方式,还原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差异与活跃之于历史和史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从1895年策划广州起义失败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15年间孙中山先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外度过的。其中时间最长的是日本,辛亥前进出日本十余次,居住5年多。其次是南洋(包括今东南亚的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也进出多次,居住4年左右。日本和南洋成为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党人进行革命活动最重要的两个海外基地,对辛亥革命的发动起了重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以世界眼光和亚洲视角,从历史事实出发,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于孙中山辛亥前在日本和南洋的革命活动,作一番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底,我到广州,去了一趟黄花岗72烈士陵园。进园之前,我买了一束鲜花,专门让卖花的姑娘加了一支黄玫瑰和一支红玫瑰。因为,在这纷纷细雨中,我祭奠的不仅仅是长眠在这里的热血男儿,还包括一位美丽的女子和一段响遏行云、穿越百年的爱情。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三月的香港之夜,一定是寂静美  相似文献   
16.
当月热读     
《青岛画报》2011,(2):72
《辛亥:摇晃的中国》(张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百年激荡,回望辛亥。大革命,过场的都是大角色,一大堆左右了历史的灿烂群星。本书全景勾勒晚清民国大班底,追踪百年前的这场中国内部的革命,讲述对我们有特殊价值的一种重要真相,帮助我们了解过去,从百年前的历史,读到我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同盟会建立后,许多革命党人潜入北方,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首都革命”而积极活动,1911年10月,清王朝在永平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史称“永平秋操”,打入新军的革命党人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秘密商定,借用秋操机会发动武装革命,一举消灭清禁卫军,攻占北京。可是在秋操的前一天夜里,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惊惶失措停止了秋操。派荫昌率参加秋操的部分军队南下镇压武昌起义,张绍曾拥军抗命,拒绝南下镇压起义,发动以逼迫清王朝实行立宪为旗号的兵谏,此次兵谏是有预谋,有组织,有明确目标的革命行动,在兵谏期间与京津地区的立宪派有联系,本文对兵谏过程及其与立宪派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武云溥 《源流》2011,(17):20-21
熊秉坤(1885-1969),原名祥元,又名炎炳,湖北江夏(今武昌)人。1904年入湖北新军工程营,后任"工八营"革命军大队长。武昌起义期间攻破湖广总督署,湖北军政府成立后,熊秉坤任第五协统领,1912年获授陆军少将衔。后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事等职,1946年退役。1949年后,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9年逝世。  相似文献   
19.
汤芗铭这个人的是非得失,你很难界定。但是有一条,人们应该永远感激他,正是由于汤芗铭的临阵倒戈,才让武昌形势出现了大逆转。如果说,五四女侠王会悟在嘉兴南湖上找的一艘船,把共产党送上了历史舞台,那么,年仅26岁的少壮军官汤芗铭率领的舰队,就是那艘护送辛亥革命抵达胜利彼岸的幸运之舟。  相似文献   
20.
傅国涌 《源流》2011,(17):92-93
《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编者:傅国涌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7月内容简介《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上册)采用的是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口述、回忆录等史料,它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政治倾向,既有那桐、荣庆、绍英、徐世昌、许宝蘅等官员的日记,也有叶圣陶、吴宓、徐志摩等人学生时期的日记,还有宗方小太郎、内田顾一等外国人的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