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8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351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585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李卫民 《晋阳学刊》2012,(5):3-9,101
导语:章开沅教授是享有盛誉的史界前辈,60多年来,章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里勤奋耕耘,一直是领风气之先的重要学者,在张謇生平与思想、辛亥革命史、中国现代化史、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文献、荆楚地方史等研究领域都推出了重要成果,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发展与完善贡献很大。章先生还是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  相似文献   
42.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为中国历史的演进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本文主要从思想影响、人事联系等视角探讨辛亥革命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影响,认为辛亥革命事实上是一场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它与孕育中国共产党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从具体人事着眼,辛亥历练则是一干早期共产党人踏上革命之途的共同起点,为之后追求救国救民理想的持续努力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3.
张永 《河北学刊》2012,32(3):255
辛亥革命时期,作为整个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河北革命虽然因种种原因最终均告失败,但河北革命党人所进行的英勇顽强斗争对于辛亥革命的整体进展起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复兴与发展、深化,辛亥河北革命史逐渐纳入研究者的视野,并很快步入正轨,且得到不断发展和繁荣.这一时期,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资料挖掘的日益全面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而且还出版了一些较有影响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44.
出生于新加坡的杰出海外华人林文庆博士曾为中国的教育和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他几乎已经被中国历史所遗忘.虽然林文庆一向提倡和注重教育救国,并不认为革命是当时中国的首选,但由于他与孙中山之间深厚的个人情谊,使他在不自觉之中亦逐渐参与到了革命活动中.在很多时候,与其说林文庆是在参与辛亥革命,倒毋宁说他是在帮孙中山的忙.  相似文献   
45.
我国比较正规意义上的留学教育仅有一个半世纪多一点儿的历史,却涌现了三次颇有影响的留学大潮。第一次留学潮出现于20世纪初年,是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直接为辛亥革命做了人才和思想舆论的保证。第二次留学潮涌现在五四运动之后,  相似文献   
46.
通过回顾历史上学术界在辛亥革命性质问题上的研究,本文综合归纳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理论观点。再现了历史学者们在辛亥革命性质研究上的重大成果,并从科学的研究方法上探讨与思考了辛亥革命性质对于当前社会的现实意义,做出了前沿性的展望,提出在现阶段时代大背景中要如何去理解和揭示这个研究课题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相似文献   
47.
“后发型”国家步入现代化 ,须“政治先行”———本文试图以辛亥革命“政治先行”的蹒跚步履为背景 ,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开创的现代化事业的承继与超越 ,揭示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既是对辛亥道路的竟成 ,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事业的开新。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家庭变动状况作了初步考察,认为从有关史籍记载看,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家庭规模、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等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辛亥革命前后自然经济的解体及新的生产方式的初步发展是此时期家庭变动的社会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及小资产阶级知识群体的出现与民主革命思潮的勃兴是家庭变动的思想根源;辛亥革命前后家庭变动最大的局限性乃是其严重的不平衡性。家庭变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进入近代社会 ,以青年群体行为为特征的社会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产生了近代意义的青年运动。1 9世纪末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发动了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团结组织一大批先进青年 ,投身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 ,大批青年成为民主革命的先锋。他们宣传革命 ,组织民众 ,发动起义 ,参战支前 ,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辛亥革命是一次包括进步青年在内的社会大动员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资产阶级进步青年运动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论首义精神     
在 20世纪初叶湖北革命运动中形成的首义精神,是武昌首义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首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义精神主要包括了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不竞声华的实干精神、振兴乡邦的爱国精神、通力协作的团体精神和不计生死的牺牲精神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