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29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273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瑶人历史上的迁徙在瑶族史诗《盘王大歌》中有较详细的记载,相关的官修史籍也可旁证。瑶人的迁徙在文化意识上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迁徙的被迫性和始终伴随着伤感与辛酸.瑶人每一次迁徙都是走入更遥远的山林.走入莽荒.离中原文明愈来愈远。另一方面,他们迁徙时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苦难中体现出一个民族坚忍、自强、奋斗、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2.
产生于大陆法系的“法益说”的引入,在我国刑法学界曾引发不小的争论,且这种争论似乎至今仍未平息。“法益说”业已得到了不少学者的支持和认同,而这种支持和认同来自于对长期占据主导地住的“社会关系说”的反思和批判。笔者赞同在我国引入“法益说”,并试图从公民自由权的刑法保护这个切入点出发进行思考和论证,以期为“法益说”的贯彻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和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103.
改革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管理理念变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有关流动人口管理的政策文本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理念从拒绝管理,经有限管理和管理服务,已经发展到服务管理阶段。由于目前在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流动人口浅层城市化的问题和城市对流动人口逆向淘汰的问题,因此未来中国的流动人口管理应当树立“实有人口”理念,不断完善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各项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4.
顾嘉等 《统计研究》2021,38(9):114-127
不同于传统( Susceptible-Exposed-Infected-Removed)SEIR流行病传播动力学模型,本文在近期研究的Varying Coefficient Susceptible-Exposed-Infected-Diagnosed-Removed (vSEIdR)模型基础上加上人口迁徙(Migration) 模块,设计开发了vSEIdRm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跨区域人口迁徙对疫情传播的影响,并允许流行病传播参数随时间变化。本文首先对人口迁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其与各省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联系。之后,基于vSEIdRm模型估计了疫情初期各省份来自武汉的输入病例数,并定量刻画了离汉交通管控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离汉交通管控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各省份的疫情规模。  相似文献   
105.
给付行政背景下,国家应如何在实现公民积极性权利与消极性权利间达成平衡是一个重要且艰难的课题。辅助性原则对管辖权界定、国家可介入程度以及适当的行为内容等多方面提出了要求,或可提供解决途径。从辅助性原则的发展脉络与内涵变迁出发,结合我国在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的相关措施,可以看出,该原则在范围划定、具体给付行为发生等阶段对给付行政具有多重限制,是国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6.
迁徒自由权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享有一项基本宪法自由权,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项基本人权,正是因为迁徒自由权具有宪法权利属性,世界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中都有关于迁徒自由权具有宪法权利属性,世界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中都有关于迁徒自由权的保障与限制性规定。根据当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在我国恢复复法迁徒自由权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应当提出确立宪法迁徒自由权的修宪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国籍”是伴随着西方近代民族国家所形成的世界体系的建立而出现的,是基于国家主权、主权平等原则的基础之上,用于区分不同国民或者公民的一种法律概念。历史上促使我国第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订立的直接因素,源于清政府希望为海外华侨提供延伸保护,这一历史背景,致使法学界对它的研究大多从侨务政策的单一角度出发,围绕着国籍法与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然而,从法制史的历史视角看,第一部国籍法的制定标志着大清国从传统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开端,应具有更为深远的法制意义。若从国家建构的角度讲,国民身份建构又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一环。现代国家与古典国家的重大不同之处在于,现代国家有统一的中央政府,确定的国家领土范围以及清晰的国民身份。在传统中国的认知之中,对外只知“天下”而未知有“国家”,对内自称为“子民”而不知为“国民”。国籍立法关涉现代国民身份之法律资格,从这种意义上讲,《大清国籍条例》的制定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国国家建构的一次标志性事件。新政改革后期,出于被动适应现代国家政治运作逻辑和主动解决统治危机之需,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中进行国民身份立法的尝试。然而,现代国家建构的首要任务应是构建稳定的国...  相似文献   
108.
迁徙自由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不仅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法制文明国家的保护,而且也为国际人权公约保护。我国在宪法历史上曾经规定了迁徙自由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有必要在《宪法》中重新规定迁徙自由权。同时应该在其他方面做好迁徙自由权的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09.
工作自由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宪法自由权 ,也是《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人权。工作自由权具有的双重属性 ,即消极的、否定的自由和积极的、肯定的自由宪法权利属性。我国的宪政实践重视工作自由权的积极自由性质而忽视其消极自由权利属性。我国宪法应在劳动权条款中加入关于公民依法享有职业自由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0.
我国境内的人口流动和民族迁徙,自秦汉以来便以汉族呈放射状向周边地区逐步蔓延扩散和少数民族呈向心状往靠内地区迁徙流动的总体趋势。延至当代,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前,主要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类内地人员前往边疆民族地区"支边",以后是风起云涌的全国性人口流动大潮,其中既有少数民族流往内地,又有内地汉族流往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上和现阶段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动与迁徙,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整体格局的形成,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