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54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30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3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决策导刊》2000,(11):21-22
一、主要问题 1乌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保护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涪陵、黔江开发区和武隆县,1999年退耕还林11万亩,目前森林覆盖率24.7%。水土流失面积12788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6.1%,分别高出全市、全国3.3和18.1个百分点。25度以上陡坡耕地174万亩,占全市坡耕地的32%,占总耕地的37.5%,高出全市22个百分点。乌江两岸特大和大中型危岩滑坡50余处,  相似文献   
42.
黔江区是全国也是全市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区(县)。通过去年以来的积极试点和大胆探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区退耕还林还草13.5万亩,顺利通过了市检查组的验收,并先后在全国和全市召开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通过去年的试点,为2001年工程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3.
生态资源保护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环境失衡的根源在于利益失衡,因此,需对生态保护工程进行制度创新。本文分为四部份:第一部份探讨生态资源的市场化问题;第二部份评析西部地区开发自然资源的三种模式;第三部份用博弈论分析三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当地农户)在大规模退耕还林(草)等生态保护工程中博弈过程;最后,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只有把生态保护与对生态保护区民众扶贫相结合,才能可持续保护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44.
45.
生态恶化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变迁的整体研究,深刻探讨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化过程及机理,指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是该地区社会经济由盛至衰的一个主要因素。黄土高原应大力种草造林,通过替代经济,减轻农民对土地与环境的压力,以黄土高原自然实体为核心、黄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为基础,在推进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6.
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尽快遏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和切实做好两大江河的水土保持工作 ,不仅对西部地区 ,而且对全国改善环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加快西部开发步伐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7.
如何处理生态建设与发展地方经济二者间的关系 ,是西部地区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遵义市在生态保护建设中摸索出一套以实施退耕还林 (草 )工程为契机、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治理模式 ,为西部地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套可资参考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8.
退耕还林与三峡库区及武陵山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及武陵山区是我国退耕还林的重点执行区,本地实施退耕还林不但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价值,而且更具有推进本地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49.
退耕还林,粮食政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本文在对退耕还林工程成本的有效性评判的基础上 ,给出了该工程从 1 999年西部三省开始试点 ,到在全国 2 5个省、区范围内迅速扩张 ,并于 2 0 0 4年进行较大幅度调整背后的体制和政策逻辑。退耕还林工程的推出和迅速扩张隐含着中央政府 1 998年以后降低粮食部门库存、并减少国有粮食部门巨额亏损挂账的政策目标。同时 ,地方政府对工程的积极推动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地方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粮食保护价政策必然导致粮食价格低迷的大背景下 ,退耕还林的迅速扩张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转折 ,并成为工程进行大幅度调整的前奏。最后 ,本文对如何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促进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50.
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也就是该工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关键要看农民是否能减弱或者摆脱对土地的依赖。而退耕还林地的未来收益将是退耕农户未来收入的组成部分,这将直接影响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制定。因此,对退耕还林地未来收益的预测是后续政策研究的基础之一。该文在对贵州省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马尾松林和核桃林分别作为生态林和经济林的代表,对其不同年份的净收益进行了预期,在此基础上,通过与退耕还林机会成本的比较,得出马尾松和核桃种植农户的收益情况。通过计算,得出对贵州省退耕还林的农户,至少是对还生态林的农户来说,现行补助年限过短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