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146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480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31.
宋代是词体发展成熟期,以靖康之变为分水岭,南、北宋词创作从主题内容到艺术风格都呈现出明显不同。南渡后,金兵南侵、朝廷乐禁以及文人心态的转变,使得传统词坛创作环境发生断裂,词体在主题、功能上产生新变,词集刊刻较为丰富,以陆游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对词体的态度也有所变化。词逐渐摆脱了北宋以来的"小道"地位,明显向诗靠拢。从词体发展史来看,南宋前中期是词风嬗变以及推尊词体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32.
晚清同治七年(1868)未刊抄本《瑶台风露》是现存唯一的李白五言古诗选本,由鲍瑞骏与王鸿朗共同编选,现藏四川江油李白纪念馆。该书在评点李白五言古诗时,不仅重在追溯其渊源,还着意探寻其影响。鲍、王二人从诗歌的情感表达、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以及诗人的精神境界等不同方面,由表及里地谈到了苏轼对李白的接受,其评语亦不乏可取之处,对李白和苏轼的诗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以《瑶台风露》的评点为例,结合李白、苏轼的具体诗歌作品,详细分析苏轼对李白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33.
佛教的道风建设及其在新世纪的发展取决于佛教的继承与革新,取决于系统、健全的僧教育之实施。然而就佛教的现状而言,革新势在必行,继承尤为重要;参与意识应当着眼超越精神的实现;学参结合应当以理性化的学为先导。如此,佛教也就可以成为前人预言的"新佛教"而在新世纪中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4.
从乐府歌诗的角度观照、研究韩诗,学界似乎少有.以<琴操>十首为诠解对象,考述韩愈曾积极地参与乐府歌诗创作是有明确文献可考的.依据唐人的乐府歌诗观念,韩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乐府歌诗.韩愈本人精通音律,擅长啸歌,有较高的音乐修养,这是他能够创作乐府歌诗的主观因素.韩诗有被当时歌者传唱者,亦有明确文献可据.韩愈乐府歌诗虽不乏愉悦声情之作,然以崇尚古奥为主,因此其乐府歌诗传播范围、声势不及元白,但其创作乐府歌诗并用以干政,形成的一种新的诗风,亦非常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5.
时人前贤对《世说新语》的研究不在少数,如张叔宁《〈世说新语〉整体研究》、范子烨《〈世说新语〉研究》、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等,然而多为整体性研究,罕有对单篇的关注,本文试图对其书写的背景加以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古有之的谐谑之风和当下的背景。  相似文献   
136.
近来老婆总是加班,上街买菜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头上。说来也怪,一连几天,我买的菜总是缺斤短两。起初,老婆还能忍耐。第三天。老婆的耐心到底还是被我弄丢了:“吃三天亏还没学到经验,你不开窍啊?”她找出一把弹簧秤,命令道:“以后买菜给我带着它!”  相似文献   
137.
班固始以《书序》"三监"说释《邶》《鄘》《卫》"三国同风"之缘由,郑玄据此又生异说,以致纠结无穷,终成死结。本文认为,根本原因,是在《诗三百》蜕变为《诗经》的过程中,前后推挽、层层相因的经学阐释所造成的干扰和误导。根据历史还原的原则,本文跟踪考察了关于"三监"性质、人物、地域等方面的纠结,进行系统反思,并追溯了班固、郑玄这两个代表人物在经学阐释上的具体作为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138.
"风"的意象在蒋三立诗集《在风中朗诵》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自然之风,凝聚自然的力量;"人力"之风,既沉淀历史的回响,也消散时俗的喧嚣;更为重要的是诗人的"心灵"之风,他要借助"风力"传扬自己的"孤独"精神,并要借助"风力"锤炼自己的"定力",使自己能够坚守那一份"孤独"的精神。诗人正是在"风中"坚守着那一份孤独,享受着那一份孤独,更希望通过"风力"的传扬,让那一份"孤独"的精神化为永恒。  相似文献   
139.
松尾芭蕉在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之前曾一度潜心学习“诗圣”杜甫。直至意识到“识其句而不见其心;度其烦恼,而不知其乐”之后,才踏上独创“蕉风”之路。  相似文献   
140.
何菁菁  杨贵军 《社科纵横》2009,24(10):118-119
代表了江西本土传统民居典型和风格的千年古村——流坑,正倍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对她的研究,有关学者做了很多探讨,但对于其匾额、楹联书法资源的研究尚未成熟。本文正是从流坑建筑的匾额、楹联书法艺术特色入手,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古建筑中的匾联书法文化,这对弘扬地方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