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146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480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851.
语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风”的比较具体的意义和比较抽象的意义在词汇意义的演变中,发展并不平衡。慧皎的《高僧传》中“风”的用例,较为准确地反映出“风”的抽象意义受到强化这一趋势。“风”的词族中,构词方式大部分是有规律的,就其意义而言,似乎大多含有以“风”来修饰后一语素的意味。魏晋时期,其数目迅速膨胀起来。  相似文献   
852.
新世纪中国电影改编掀起了着浓郁的古典风,通过对封建王朝语境下的英雄形象进行艺术赋魅,不断构形宫廷秘史和武侠江湖的审美世界。这种指向古代传统文化时空的影像再叙述隐含着还原、反思、消费历史的多元话语诉求,美轮美奂的影像奇观在放大原著文字叙述的想象世界的同时,也容易消解文学描绘关于历史的庞杂书写和深度反思,并且在大众文化的催生下,消费历史的倾向更易于旁逸斜出,挤压着还原和反思历史的艺术脉动。改编电影的古典风需要充分借鉴其文学原作的思想艺术表达优势,加强影像包装与内在情韵的结合,通过再叙事搭建既通向历史又观照现实的时空舞台,促进古装题材影片的改编再生产。  相似文献   
853.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实行汉化改革,使拓跋鲜卑政权发展至顶峰,史书将该阶段政治稳定、国家强盛、八方归附的社会面貌称为“太和之风”。洛阳作为国都,其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折射了北魏后期的社会现实,是“太和之风”的典型实物例证。考古发现洛阳北魏墓葬墓向坐北朝南,地面有高大封土,都是单室墓,这些方面的统一性分别继承了东汉和魏晋丧葬文化理念。墓葬是否随葬陶俑群、形制固定为带盖方形的墓志尺寸大小具有身份等级差异,说明北魏把汉晋的部分葬俗进一步发展为礼仪制度。而帝陵墓室涂黑、部分陶俑左衽则是保留的北方游牧文化传统。随葬品中所见拜占庭金币、下颌托等,是西域商贸往来的见证。出土的胡人侍从俑和佛教用品,表明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以上各种因素和谐共存于同一墓葬,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出当时在汉文化主导下的多元一体格局。墓葬中“太和之风”的形成主要是孝文帝对于洛阳陵墓区的规划、汉与鲜卑势力的持续消长和北魏统治下复杂的人口构成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孝文帝积极主动承继汉晋文化,目的是将拓跋鲜卑纳入华夏统绪中。对洛阳北魏墓葬实物材料的解读,能够直观全面地认识汉文化对北魏政权的影响,为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提供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