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89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维而言的,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阻碍认识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既有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的深化、发展和突破,是从新基础、新视角、新机理和新特点来认识事物的心智活动。“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逻辑的理性方式在哲学思维创新和科学创新中起着重要的工具和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372.
培养学生根据投影图想象空间物体的形状的读图能力是工程图学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文章结合工程制图的教学实践,将思维训练与工程图学的教学相结合,着眼于训练学生工程图学的思维方式,从学科思维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强化形象思维及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73.
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思维方式,是直观或思维和经学思维,二者往往结合在一起。它不同于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要求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思维对象的本质,其显著特点是思维过程中的突发性和飞跃性。传统的直观式、经学式思维方式在近代发生了变化。西方近代实证科学和逻辑思维方式传入中国,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许多哲学家做了介绍和可贵尝试,并完成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演进,这在中国思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74.
本文论述了逻辑教学的意义,数学教学与逻辑教学的关系,分析研究了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在训练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探讨了改革中学数学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5.
376.
杨明 《文史哲》2007,(1):87-94
《文心雕龙.丽辞》曾举出《周易》中的几种对偶方式,其中一种被称之为“宛转相承”,实际上就是多层(三层以上)对偶相连续,而每层对偶的上下联分别依次相承接、相对应。这种方式起源颇早,而较普遍地运用,则在魏晋以后。这与骈文萌芽、形成、发展的进程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魏晋、南朝的玄学、佛学论文中,此种方式相当发达。这表明它与说理的需要、与古人的逻辑思维颇有关系。骈文自魏晋时代成型之后,占据文坛统治地位达八百年之久。它不仅用于所谓审美性质的创作,而且普遍使用于政治、学术、社会生活等许多场合。因此,不但研究古代语言和文学,而且研究古代政治、历史、哲学以至社会风俗等,都必须读懂骈文。对于骈文、骈偶句式的语法修辞,包括其文句的接续方式,加以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77.
冯契对逻辑思维基本矛盾的揭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冯契认为静止的思维形式和运动、发展、变化的对象,抽象的思维形式和多方面统一的具体对象,有限的思维形式和无限的客观对象之间的矛盾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矛盾;他对逻辑思维这一基本矛盾的揭示既有科学根据,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78.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快慢。社会总体的思维活跃性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特定时期的智力水平、创造能力和社会发育状况。培养和提高社会各个阶层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代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有四种训练方法,即保持反思与批判精神、正确对待思维异质性、扫除思维死角和正确看待非逻辑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