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5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1394篇
劳动科学   38篇
民族学   140篇
人才学   187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4378篇
理论方法论   719篇
综合类   7341篇
社会学   873篇
统计学   15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438篇
  2014年   808篇
  2013年   728篇
  2012年   903篇
  2011年   942篇
  2010年   878篇
  2009年   995篇
  2008年   1220篇
  2007年   1013篇
  2006年   892篇
  2005年   791篇
  2004年   777篇
  2003年   767篇
  2002年   788篇
  2001年   628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出现了道德失范的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失衡及其所导致的社会不公的存在。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公民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并建立相关机制、完善法制,建立公正合理的道德评价体系,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真正落到实处,消除社会不公,为道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2.
通过《石点头》中出现的道德说教,探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道德说教产生的原因,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简述其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士”的产生,从此“士”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为拯救社会、恢复社会的正常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直至封建社会的末期都是如此。使得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伦理说教,小说亦然。  相似文献   
113.
道德实践的两个维度:自律与他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的问题。认为道德是以自律性为基本特征的,但道德价值的根据是外在的、他律的,道德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道德规范作用的方式既要有內省式自我约束又要有外在的社会约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需要在自律养成与他律约束的矛盾运动过程申实现。公民道德建设要体现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4.
基督教和佛教都是高度伦理化的宗教 ,伦理思想是其宗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从伦理之来源、道德依据、行为规范、人性论、社会意义等方面对基督教和佛教的伦理观进行了比较 ,分析二者伦理观之同异 ,从而阐扬了两教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15.
从分析潜在课程的概念和结构入手,论述其在学生的德育之养成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经济信用具有二重内涵,一方面,它以制度为基础,是制度信用;另一方面,它又以道德为基础,是道德信用,它是制度信用与道德信用的统一。重建经济信用,应同时从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两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117.
118.
本文分析了德育现状,阐述了传统道德精华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了现代德育教育继承传统道德精华的途径,提出了培养青少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9.
生态经济道德何以可能?最根本的社会基础和原因在于当代社会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相辅相成和相互凭借的趋势及其道德上的要求。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和原因是生态、经济、道德三位一体的发展趋势及其彼此融合的时代要求。第三个原因则是生态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及其道德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0.
《文艺月旦》(甲集)是20世纪40年代在华的天主教传教士所编写的一本涉及中国现代文学的珍贵资料。编者立足于天主教的道德伦理观,对现代文学的许多作品进行了简要的道德评介。此书的序和导言对中国文学特别是现代文学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就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加以探讨,拓展了我们的批判视野。但无疑,囿于道德立场,其结论带有浓郁的天主教道德伦理色彩,难以对现代文学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