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9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77篇
管理学   942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132篇
人才学   195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4278篇
理论方法论   707篇
综合类   6861篇
社会学   840篇
统计学   5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747篇
  2013年   694篇
  2012年   834篇
  2011年   863篇
  2010年   755篇
  2009年   863篇
  2008年   1044篇
  2007年   886篇
  2006年   831篇
  2005年   728篇
  2004年   745篇
  2003年   720篇
  2002年   747篇
  2001年   578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对陈白沙“名节,道之藩篱”一语的诠释为中心,明儒的名节观分化成了两种路径:一部分士人坚守名节自身所带有的防闲之义与道德意涵,但因“非圣人则非人”而导向的严苛的工夫论,使得明清之际死节几乎成为“名节”的唯一表现形式;另一部分士人对“名节”这一所指的认知虽无不同,但通过对“藩篱”一词中“非道”这一潜在语义的表彰,确已形成了与传统名节观截然不同的路径。出于对明朝灭亡与满族入关两种失序的反省,明遗民试图通过矫正学术之偏以建构一种儒家理想下的政治图景。一方面,注意于“名节”的自觉性与“士风”或“学风”间的关系,试图重塑“士人”这一政治身份在道统观下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罔死”与“变节”的批评在延续明季道德严格主义风向的同时,也经由对名节观的厘正,而为自身在不仕清廷的前提下打开生存空间。回视程伊川之论党锢,在某种程度上,此两者皆可视为丧乱之后对宋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52.
马克思的文本中既出现过批判道德的语言,又出现过运用道德原则批判资本主义、褒扬共产主义的语言,这种表面上的"自相矛盾"引起了关于马克思道德理论的激烈争论,出现了诸如"伦理社会主义"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与"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理论的二元对立.实际上,马克思并未否定道德本身,他所批判的是阻碍生产力发展、为...  相似文献   
53.
“和谐高于公正”的命题,意指一种层级考量而非价值判断。从人类实践与经验逻辑角度讲,和谐以公正为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人的情感而非理性。和谐的三种形态涉及人际、身心与天人关系,分属社会、个体与生态环境三大领域。实现三种和谐的可能性所涉指的某些核心观念,汇成“中国宗教性道德”的理论根基和主要组成部分。和谐是人类社会与世界之未来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由此观之,“中国宗教性道德”作为助推和谐的重要动因或驱力,可视作范导原理,有助于适当建构“现代社会性道德”。在特定情境与社会背景下,上述命题的论说也可用来深化“中用”(中学为用)、影响“西体”(西学为体)。  相似文献   
54.
55.
56.
浅谈处理护际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际关系在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护士要严格遵循护理交接班的道德要求以及护士日常工作的道德要求.它不仅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道德是一种规范.由于人的理性的存在它同时也是个决策的过程,决策就会有博弈,道德就是共同博弈的结果,而成熟可靠的合作博弈是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8.
为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 ,理论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的重建论 ,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的重构论 ,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的共振论。对于上述论点 ,笔者在此不想展开分析 ;但是 ,上述论点的共识之处在于 ,对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思考问题是现实和紧迫的。从理论上思考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键问题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均有系统的论述 ,即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基本理论 ,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 ,科学地解决了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恩格斯经典性地指出 :“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 ,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 ,吸取自已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59.
“四有”新人是新时期的理想人格模式 ,结合市场经济 ,这种人格模式的培养与建构实际上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相得益彰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建构有利于“四有”新人的培养 ,而“四有”新人的培养又对市场经济提供道德支持。着眼于市场经济和培养“四有”新人的关系 ,会使我们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0.
本文回首中国20年的经济改革,认为改革速度较慢的原因之一是人性与经济道德在认识上和行为中的模糊性所致。作者在定义了人性、道德、灵魂等一些基本概念之后,针对中国经济改革的两种选择(价格、所有制)的归宿进行评述,从而找出速度较慢的一方面原因。文中对儒家道德进行了说理的评说,意在对经济学哲学研究起到向前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