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4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人才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22篇 |
理论方法论 | 14篇 |
综合类 | 64篇 |
社会学 | 17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比较及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各金融中心所处位置发生了较大变化,高层级与底层级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差距有所拉大,亚洲地区金融中心的竞争力逐步提高;各国际金融中心提高竞争力的经验有所差异,但主要包括放松管制、金融创新、金融基建、政府推动等措施,这些成功经验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2.
从2011年9月中旬开始,美国民众在纽约金融中心——华尔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政治权钱交易。此次名为“占领华尔街”的示威活动,意在表达对其金融制度偏袒权贵和富人的不满,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从全球范围看,近一段时期以来,国际金融动荡,应和着经济、社会、政治动荡,规模大小、形态不同的动荡相互激荡、愈演愈烈,令日趋无主义、无信任、无秩序的世界愈发失去重心。无穷的坏消息主要来源于资本主义大本营美国,次贷危机、美债危机接踵而来,人们不知道下一个危机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形式爆发。国际金融动荡的常态化,世界经济低迷的长期化,预示着金融资本主义正在穷尽其存在的一切理由。 相似文献
33.
陈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
要本文在分析台湾实行金融改革动因的基础上,概述了台湾金融改革的内容,评述了台湾实行金融自由化的目的-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构想,并就这一改革给大陆带来的启示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34.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信用评级机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块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不强是最主要的问题,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行政力量、信用评级市场受控于美资以及发行人付费的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针对上述原因,在构建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框架时,建议中央政府以上海为试点,整合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改变监管模式、遏制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同时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信用数据库,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自身竞争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35.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中国迫切需要有这一竞争战略高地的支撑。应当坚持从国家战略高度,理解、思考、谋划、引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要强化目标意识和差距意识;二要加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两个体系建设;三要大力发展投资基金类金融中心;四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构建是泛长三角一体化的迫切需要,有着众多的优势条件。应当明确指导思想与指导原则:壮大南京金融体系,做强南京金融机构;建设南京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基地;建立推进南京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的保障条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同在中国长三角和泛长三角地区,区域内各城市都应参与合作共建与联动。上海、南京这两个中心建设应当积极进行错位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36.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也深受影响,中国政府在经济危机中采取积极措施,不仅可以降低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而且能让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站起来。本文就中国政府在国际货币体系、实体经济、产业链等方面的举措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7.
本文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西部核心城市金融中心的形成潜力评价,提出了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一般模式和目标模式,并对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8.
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五辑)(GFC15)已经面世,《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连续两年由Z/Yen智库为伦敦金融城出版,考察全球各地的金融从业者和监管者在其各自的金融中心及世界其他金融中心的发展前景。该报告运用多项问卷调查及基本数据来分析研究金融中心形成的基本条件,尤其是阐明近期发生的全球经济危机将会对影响金融中心表现的基本因素造成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39.
金德尔伯格等人的经典理论和金融中心发展的历史经验都表明,金融中心的本质就是金融资源的聚集,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演化过程。本文采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从经典理论入手,对金融中心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进行分析,认为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本质特征相同,但基本功能不同。金融中心的功能差异是由其形成模式和条件决定的。中国金融中心实现路径是强化政府引导下的自然形成模式,政府的作用是制度设计和制度供给,政府既要推动金融中心建设,也要制止金融中心热演变成新一轮的开发区热。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