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43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190篇
管理学   4594篇
劳动科学   251篇
民族学   163篇
人才学   460篇
人口学   182篇
丛书文集   3829篇
理论方法论   818篇
综合类   9462篇
社会学   1632篇
统计学   782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392篇
  2021年   567篇
  2020年   467篇
  2019年   418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488篇
  2015年   746篇
  2014年   1582篇
  2013年   1254篇
  2012年   1555篇
  2011年   1581篇
  2010年   1441篇
  2009年   1573篇
  2008年   1847篇
  2007年   1291篇
  2006年   1065篇
  2005年   1068篇
  2004年   896篇
  2003年   747篇
  2002年   611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科斯的方法特别强调相互性,从而导致我们从总体的角度看待法律问题.交易成本是法律经济学的关键词,交易成本主要来自于策略行为,所以现实中的科斯命题放在法律博弈论框架下会得到比较好的理解.纳什均衡的自我强制性为法律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了基础,由此我们初步提出了法律实效主义大纲.  相似文献   
72.
论意思表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行为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拟就意思表示的概念和要素、有效条件及解释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73.
城市社会各阶层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南京市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浩 《学术界》2003,(2):217-222
本研究根据马克斯·韦伯关于生活方式的概念并借鉴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的成果 ,对现阶段城市社会各阶层健康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在对南京市人群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目前城市各社会阶层健康生活方式的现状和特点 ,探讨了健康生活方式跨越不同社会阶层广泛传播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其所需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4.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存在惊人的不良资产,政府和银行都为根治这一“硬伤”在作努力,但成效甚微,项目贷款在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中占极重要地位,通过对中外商业银行贷款职能及对借款人角色的比较,笔者认为,西方商业银行项目贷款的全职能管理机制和他们对借款人多维的视角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扭转“在信贷交易中借款人总是处于支配地位”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75.
随着信用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建立有效的保证社会信用制度的信用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运用博弈论中交易行为的重复性 ,可以看出交易行为的永续进行是社会追求长远利益的结果 ,是建立信用制度的基础 ,进而对信用机制的建立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76.
房地产价格作为宏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应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向进行必要的调整,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以江西省为例,当前全省房地产发展总体健康,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供求结构基本合理,空置率呈下降趋势,虽存在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连续三年下降、住宅销售率多年来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7.
文化对人的塑造表现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的社会化将有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文化熏陶下,人的社会化将有不同的取向;在不同的文化内涵中,人的社会化将有不同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后现代文化基本特征的初步分析,对中国当代青年学生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取向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引导青年学生走正确的社会化之路。  相似文献   
78.
79.
80.
本文对现代至当代心理学理论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行为联想派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作了比较研究,指出了它们在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从其优劣的比较分析中提出了对心理学学习理论之发展趋势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