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600篇
劳动科学   108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219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683篇
理论方法论   287篇
综合类   2278篇
社会学   626篇
统计学   28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41.
842.
843.
本文通过丝路花雨酒采用门店连锁经营的失败案例,阐述了在具体营销中应该注意的协调、沟通以及领导方式应该注意的问题,着重强调了盈利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策划者、供货商、促销员等各方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应该如何理顺,不能再囿于过去的投资者就是绝对权威,打工者就无话语权的陈腐观念,应该基于平等、互惠、双赢的态度对待营销活动中各种人员方可以维持整个活动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44.
《四川统计》2013,(12):16-20
绵阳:农业“现代"特征愈加明显 关键词:“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 江油市大康百合种植基地,规划面积5000亩,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订单农业销售方式,主要销往上海、厂东等地。百合产业基地计划总投资7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百合5万余吨,年实现产值近30亿余元,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30000余人。  相似文献   
845.
论民族的内聚力和互聚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由于特有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格局,使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层次的不同,既有促使各民族成为一体的由高层次认同所形成的民族凝聚力,也有各民族在其各自文化特点和认同意识基础上形成的凝聚力.为了便于区分和表述,前者称为"民族互聚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后者称为"民族内聚力".这两种民族凝聚力有其产生和转化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机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中有充分的表现.民族内聚力和民族互聚力共处在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中,所以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应加强研究并正确引导、增强各民族的互聚意识,完善民族内聚力向互聚力转化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846.
847.
848.
幼儿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合格的幼儿教师在语言方面应该具有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生动浅显、简练易懂、语句完整、语言规范、文明有礼、和蔼自然等特点。基于此,幼儿教师要在加强学习,夯实理论根基;扩大阅读,丰富文化底蕴;注重情感,美化生活语言;优化策略,锤炼沟通语言;加强反思,着力创新语言等方面提升语言素养,为幼儿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49.
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将党小组建立在村民小组上"可有效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宏观管理不便和微观管理缺失等问题,内在地实现农村基层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和乡土秩序的有机统一。在实际工作中,"将党小组建立在村民小组上"的主要路径包括: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党小组的覆盖力;通过规范化建设,提升党小组的统筹力;通过"双组共建",提升党小组的政治引领;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党小组的思想感召力;通过厚植社会资本,提升党小组的社会凝聚力;通过服务中心工作,提升党小组的改革发展推动力。  相似文献   
850.
青少年的心理困境是外部社会和学校教育步调不相一致、内部心理调节机制失灵导致的。以安全感缺失、空虚感泛滥、孤独感常态化为主要表现的心理困境加剧了不登校和校园人际关系危机问题,使日本中小学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教育挑战。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第三次教育改革,推行了一系列以体验式学习和特别教育活动为首的注重实践性和劳动性的教育干预措施,以期塑造青少年完整的心灵,渡过教育荒废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