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3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31.
陈寅恪南下岭表,在政治上象征着他不仅对中共不信任,而且对国民党失望。在文化上则隐喻着他在祖、父两辈先人之卓绝人格的影响下想成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一方面承先哲之统绪,示来者以轨则,另一方面尊崇气节,贬斥势利,以转移一代世风。而陈寅恪南下岭表则主要受国共两党划江而治、陈序经个人魅力及抗战末期在燕京大学所受良好照顾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陈寅恪与郭沫若生活在同一时代,并且都在史学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二人治学特色的同异,应是不无意义的工作.于相同处着眼,二人都能勇预时流,运用新史学的材料与方法以及唯物辩证法,同时结合社会需要而研究学术,这些是他们取得巨大成就的法宝.  相似文献   
33.
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先生一生守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的是凭自己的睿智和胆识,实践一条现代知识分子终将会走通的,远离政治权力的"续命河汾"之路:意欲建构自成一体的知识分子价值体系,使晚清以来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长期纠葛不清的对立、冲突、参与、争宠等孽缘得以了断。虽然历史造成了先生之不幸,但其超迈的胸襟和戛戛独造的胆识在现代文化史上铸造了一个鲜活的灵魂,先生的风骨为后世学者所景仰;先生的思想为后世学者所宏扬。  相似文献   
34.
20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来的陈寅恪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期、繁荣期和深化期。研究人员可分为四个群体,即陈氏门人、老一辈学者、中青年学者以及港台及海外学者。研究重点相对集中在8个方面:史学、语言文学、晚年著作、文化观及知识分子观、家族史、与同时代人比较研究、治学研究以及诗歌笺注等。  相似文献   
35.
谭解文 《云梦学刊》2005,26(3):10-13
郭沫若与陈寅恪在政治观点和学术理念上有所不同,但两人都肯定并尊重对方的学术地位。在有关《再生缘》的研究中,两位大师结下的学缘至今传为美谈。郭沫若与陈寅恪之间的学术争论是正常的学术探讨与切磋。作为诗人和学者,两人在本质上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36.
刘波 《兰州学刊》2006,11(4):56-58
本文以陈寅恪所撰之《读秦妇吟》为研究底本,参照各家关于《秦妇吟》失传之说,从女性主义的视觉分析这一公案,解析女性在危难中忍辱抗争的悲壮精神,以彰显韦庄《秦妇吟》中所蕴涵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37.
突发奇想,如果陈寅恪先生是今日高校的从业人员,会是何种情形?学术考核是高悬今日高校教师头顶之达摩克利斯之剑。陈寅恪先生一生之中,曾经在几个时段,连续几年只字未发表,像这个样子,按今日不少高校的规定,恐怕会被免去教授职称,甚至有可能丢失工作。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学术史视角 ,对陈寅恪研究陶渊明的方法与结论作出分析 ,指出其失误及其方法论根源 ,并提出我们在陶渊明思想的几个重要问题上的意见  相似文献   
39.
陆远 《东方论坛》2008,(3):9-14
史学巨擘陈寅恪对于其自身治学历程与学术理路,生命感慨与世事洞察的不少自述,均散见于为他人著述所做的的序言,以及略征旧籍参证的跋文、“书后”当中。这些文字既是在对原作者“了解之同情”基础上对其作品意义的深入阐发和推许,也是陈寅恪夫子自道以告慰友朋的一种途径。从而成为理解陈氏学术路径、治学精神与人生价值的重要资料。藉此也可更深入地理解陈寅恪的史学方法与史学精神,并呈现另一种可能近乎陈寅恪其人及其学说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以陈寅恪著述中有关汉藏语比较研究的论述为根据,评析了陈寅恪的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研究观及具体比较原则。研究表明陈寅恪的汉藏语比较研究观不因时过境迁而失去价值。相反,随着汉藏语比较研究凸显深入和发达,陈寅恪的汉藏语系语言历史比较研究观于现今的汉藏语历史比较研究而言,依旧为启迪借鉴意义的高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