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9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刘克敌 《人文杂志》2006,(5):129-133
陈寅恪的学术研究向来以严谨周密著称,但偶尔也有一些资料引用方面的失误,某些学术见解也曾引起同行异议或批评。本文即通过对一些较有代表性例证的分析评述,说明真正科学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批评,是建立在研究者对学术报以神圣认真态度的前提上的,而这种态度的建立在今天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2.
此文乃针对曾敏之对陈寅恪诗所加的两条误注而作。曾氏之注,穿凿附会,主观臆测,有违陈诗原意,故撰此文商榷,以正其误。  相似文献   
83.
<正>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阿龙,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丞相,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在他从政期间,脆弱的东晋小朝廷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立国时期。他谦和宽厚,"镇之以静",善于调和北方士族集团和江南土著力量的矛盾,为东晋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充满深情地说:"王  相似文献   
84.
刘正  黄鸣 《中外书摘》2011,(9):12-15
1950年夏,陈寅恪先生的夫人因为害怕受家族土改的牵连,突然携女儿去香港躲避多日。  相似文献   
85.
孟庆延 《社会》2005,40(5):34-62
陈寅恪的史学研究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一直以来,围绕陈寅恪史学研究传统展开的学术史讨论大多局限于历史学乃至中古史研究的范畴。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对其关注较少。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陈寅恪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研究路径与关键概念等角度,在重新整理陈寅恪著述史与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揭示他诸多研究著述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由此讨论陈寅恪史学研究传统对“文明发生学”这一问题的内在关切。笔者进而尝试从思想、风俗与制度三个关键词入手,理解这一“西学东渐”背景下的经典研究传统所具有的社会学理论意涵,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其对我们当下开展面向中国本土历史与社会的社会学研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6.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论作为思想家的陈寅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寅恪先生是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史学家 ,同时也是位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他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定义 ,他的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精辟论断 ,至今也无出其右者 ,其见事见理之明察深刻 ,举世罕有。而这均因其“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品格使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 ,同时读读陈寅恪 ,也许会使我们更冷静、更理智 ,对强国之梦的实现 ,也会更自觉  相似文献   
87.
陈寅恪治学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是他的文化观,这一文化观基于他对中国文化的基本了解、基于对文化发展历程的把握、基于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也包括了他的文化自信与学术坚持,这既是一种学术观念,又是他作为史学家的可贵的个人品质,成为他治史的潜在的又是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也使得陈寅恪成为当时学术界连接东西方并贯通近现代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88.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学术界兴起了陈寅恪研究,但影响未能超出学界太远。90年代,出现了持续甚久的“陈寅恪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他的人格、思想不仅为学术界?文化界大多数人所认可?赞颂,而且由书斋走向大众,陈氏家族研究也开始受到“陈学”界广泛的关注。进入21世纪后,“陈寅恪热”有所降温,学界开始理智冷静地研究陈寅恪,并加强了陈氏家族研究的分量,出现了陈寅恪研究与陈氏家族研究并重的局面。20多年来“陈学”研究表明,“陈学”有着多方面的课题价值,值得学界以“预流”的眼光介入。  相似文献   
89.
90.
<正>学术大师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大气象。"大师"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大师的学术高度是自己创造的和时代造就的,大师也是一个互动性、接受性的存在,单有高深的学问而无众人的尊崇,难以称得上大师。他们既是深厚传统的集大成者,又是开一代风气的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