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02,15(5):91-94
陈寿在评论<魏武文世王公传>时认为,应取消诸候科禁之法,让他们在中央和封国掌实权.裴松之.曹同也有这种思想.他们都孤立地看待分封制,自觉不自觉地去论述现实分封制的合理性,或让当权者接受自己的主张,其结果只能是"徒乱天下."  相似文献   
12.
曹文柱 《中州学刊》2004,(5):136-138
陈寿把吕布一生行迹概括为有勇无谋和轻狡反复两个方面.这一评价对后世影响很大.吕布在政坛上倏兴忽灭,确实和其"有皐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关系密切.但吕布与某些政治军事势力反目,往往事出有因,有时责任还不在吕布一方,况且汉魏之际各种势力的不断分合本是当时政治运行的常态.陈寿专以"轻狡反复"评价吕布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3.
作为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其史学价值不言而喻,但部分篇章的内容受到众多非议,认为陈寿有曲笔回护之嫌。如果通观陈寿的史识史德,并从陈寿当时所处环境仔细斟酌,陈氏还是比较中肯地记载了历史事实,并未有意混淆历史事件。故不应当给《三国志》披上谤书的嫌疑,更不应当怀疑陈寿的治史之功。  相似文献   
14.
黄永东 《老友》2010,(5):46-48
2009年12月28日,"道德传承——全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江西宜春)交流会活动及中国好人(江西)颁奖仪式"在宜春大会堂隆重举行。一诺千金,抚养邻居3个孩子27年无怨无悔,江西省铜鼓县温泉镇义田村年过七旬的陈寿生登上了领奖台。  相似文献   
15.
陈寿《三国志》高简有法,直逼马、班,当时有"并迁双固"之誉。但陈寿的史观史法,我国史学界仍乏撰述。本文着重探讨了陈寿的形势观、人谋观和史体观,认为陈寿重视客观形势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有唯物史观倾向,同时也重视人谋对形势的主导作用,突显了历史人物的主体精神。史体上突破纪传、编年二体,融纪传、国别为一,创三国各为纪传的新体例,体现了史家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16.
17.
《三国志》的民族书写与陈寿的民族思想密不可分。《三国志》设立《乌丸鲜卑东夷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体现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及汉化过程的民族文化书写、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民族关系书写均体现了陈寿民族思想既有华夷之辨意识又有华夷一体倾向的双重性。复杂的历史环境、深厚的学术思想渊源、自身的学习经历共同造就了陈寿的复杂民族思想。陈寿的民族思想既有其时代局限性,又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三国志》对魏、蜀、吴三位领导的塑造,我们能够窥见到陈寿眼中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如下三点:取业领导之本——明略、立业领导之器——仁德、守业领导之法——任才.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是"前四史"之一,在我国古代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三国志》的研究大多是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来展开论述的,对其所反映的史学思想的探讨则不够深入。陈寿《三国志》所反映的史学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更加突出政治史的特征;实录与曲笔并存的矛盾特征;强调正统意识的特征;官私修史相糅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陈寿在评论《魏武文世王公传》时认为 ,应取消诸候科禁之法 ,让他们在中央和封国掌实权。裴松之 曹也有这种思想。他们都孤立地看待分封制 ,自觉不自觉地去论述现实分封制的合理性 ,或让当权者接受自己的主张 ,其结果只能是“徒乱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