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54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724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陶渊明向来被看成是一个很超脱的人,但他的超脱是有层次之别的。他能超脱功名,但却未能超脱生死,所以恬淡轻松只是一个很表面的现象。他有着很强的生命意识,对死亡问题有着长期的思考。这增加了陶渊明诗歌的深度和内涵,使他在更深广的意义上获得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2.
陶渊明超越社会功利,克服人生重大矛盾困惑,追求一种诗意化人生,他的回归自然是诗人获得新的人生价值,涵养高尚人格,造就卓越诗艺的思想基石,富有相当程度的超前价值。  相似文献   
133.
庄子思想与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集中多次出现的“道”,是与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相联系的。陶渊明受庄子思想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境界。第一,浓重的生命意识。第二,安时处顺,逍遥自适的人生态度。第三,安宁恬静、任真自由的心态。第四,从远古中寻求精神家园。在这四个方面,庄子深深地影响了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化的承传和新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4.
作为中国古代士大夫追求隐逸之志和真朴之趣的代表,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以理性的思考、鲜活的感受、丰富的情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与自然同化的人生体悟,真切细致地表现了超然尘外、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5.
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曾提出,陶渊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古代绘画中大量关于陶渊明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论断。现存关于陶渊明的绘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他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他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陶渊明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所体现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及陶渊明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36.
137.
<正>前些年去山东烟台出差,见路牌上有"芝罘区"三字。"罘"字如何读?含义是什么?一时不得其解。问当地人,方知其音为"福",但多不知其意。后经查阅,终于了解了来龙去脉:烟台有一山,传说秦始皇曾三次去寻仙问药,以求长生不老。此举劳民伤财,百姓叫苦不迭。第三次,秦始皇死于路上。周边民众不悲反喜,遂造出"罘"字,称此山为"芝罘山"。"罘"由"四"、"不"两字组成,与象征吉祥幸福的"芝"并列,喻义是"秦始皇绝对不会再来第四次了,这是百  相似文献   
138.
周远斌 《文史哲》2003,(4):145-149
陶渊明在宋代被空前接受并非凭空而起 ,而是由作为享乐性文化气候之“反动”的淡泊精神、复古革新运动中产生的平民心态及高风绝尘之诗风追求、思想感情上的禅定和老大心态、诗歌审美上推尊萧散简远之趣四个主导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139.
道家的心灵理论,偏重于“天”而不注重“人”,比较缺乏“人”的欢乐色彩;儒家的心灵状态,偏重于人为的“人”而不注重天然的“人”,所以缺乏发自天性的欢乐色彩。陶渊明注重天然的人的生活,所以能够跳出两种思想的局限,让心灵呈现出最佳的和乐状态。  相似文献   
140.
还记得1999年春季,丽水师专教授赵治中先生寄来了《陶渊明论丛》书稿并有为其著写序之邀。那时,我正在写作《二十世纪陶学论著》书稿的有关篇章,索性就将两者结合起来作思索,为赵著之序的开头写道:赵治中“可观的论陶实绩,与梁启超、朱光潜、逯钦立、萧望卿、朱自清、李长之、郭银田、王瑶、曹道衡、廖仲安、吴云、钟优民、李文初、刘继才、李华(首都师大)徐声扬、袁行霈、唐满先、邓安生、丁永忠、孙静、王定璋、李华(江西社科院)、陈忠、李锦全、戴建业、王廷箴先生一道,体现二十世纪陶学学术水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