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54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724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作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以下简称《西田获稻》).历代陶学界都从不同角度加以评述,而对于诗题中的早稻却没有提出过异议。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丁福保第一次提出质疑以来,曾先后提出过《西田获稻》中的稻,不是早稻,而是早稻或晚稻的主张。到底是早稻、晚稻、还是早稻?这对于正确把握诗意的内涵。正确评价诗人的诗品和人品.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在缜密考证的基础上正本清源,恢复它的本来面貌。笔者曾写过一篇《陶诗早稻考》的拙文.还想在该文之后,对于过去的一些说法,再作一点简要的评述,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992.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大诗人,他以其独特的生存模式和艺术追求向后代士人展示了一个入世极深而又出世甚远的境界。早年受社会时代的影响,他以用世的态度在进取中求索,是一个有功业追求的儒士;后期追求自由退出官场,守拙归田,成了一个洒脱恬谈、自耕自足的隐者。从儒士到隐者,陶渊明实现了人生的转换,寻到了生命与精神的止泊处——田园,并在其中写出了不朽的华章,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品味。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将结合近三十年间关于陶渊明及其<归去来兮辞>的研究成果,从创作时间和地点,陶渊明归隐的原因,作品渊源与艺术特色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试图从陶渊明的审美生活,从“适性得意”出发,探讨陶诗的艺术之谜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86-90
两千年前,陶渊明生逢乱世,怀才不遇,只得归隐田园,可他却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诗文风格为后人创造了一片"南山"之畔童话般的精神家园。而今,后工业时代的弊端以及消费主义的流毒正一点点侵蚀掉人类寄居于地球之上的诗意。"归隐"与"逃离",是当下影视剧创作的两大主题。影视艺术创作者,应该效法陶渊明,创造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在光与影的交织中,为人们幻化出一座治疗心灵疾病的美好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98.
"拙"在陶渊明诗文中出现八次,它的频频出现引人注意.我们认为,"拙"在陶诗中的出现并非偶然,从艺术层面来说,它概括了陶诗在语言上质朴、自然,不饰雕琢的风格,是陶诗的一种艺术特征;在精神层面上,它是陶渊明思想之体现,是洞彻了人生的真谛而产生的极有智慧的处世与自处之道;他藏"拙"为守,保持个体独立价值与精神自由,寻求"真"的自我,对后世士人用诗与处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99.
陶诗的理趣     
陶渊明淳朴自然恬淡的诗风,学术界多有论及,而其既富于情韵,又能启迪人们思维的理趣诗却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他的理趣诗,神韵情态交融在一起,具有一种“韵外之致”,有着独特的成就。不仅在六朝独一无二,就是在整个中国诗史上也罕有所及  相似文献   
1000.
陶渊明一生忧道不忧贫,委运大化唯求真是他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出仕兼济天下,退隐独善其身,其深层原因皆出于任情求真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也注定了陶渊明对生死、贫富、贵贱、穷达诸多人生课题,葆有豁达的认识与理解,为人处世一任性情之所好,处处显示出真性情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