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45篇 |
免费 | 92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07篇 |
劳动科学 | 158篇 |
民族学 | 114篇 |
人才学 | 164篇 |
人口学 | 29篇 |
丛书文集 | 794篇 |
理论方法论 | 199篇 |
综合类 | 1796篇 |
社会学 | 431篇 |
统计学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188篇 |
2014年 | 368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326篇 |
2011年 | 383篇 |
2010年 | 330篇 |
2009年 | 364篇 |
2008年 | 390篇 |
2007年 | 231篇 |
2006年 | 155篇 |
2005年 | 179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魂丽而壮美:论民族歌剧《壮锦》的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认识,人们普遍习惯于持一种异域性的文化想象,也因此,一个民族最具个性化的原生态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往往也容易被遮蔽。壮族歌剧《壮锦》以其“瑰丽而壮美”的审美理想,对壮民族的情感世界、精神气质以及审美特征和审美诉求作了独特的思考和表达,同时也诠释了壮民族审美文化中一些曾经被遮蔽住的集体意识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2.
土地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土地,村社集体的经济实力是村民自治和农村公共品供给的重要经济基础.当前,解决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的方法有二:一是充分发扬农村的民主,完善村民自治,让村民有表达自己利益的充分条件;二是强化村社集体的实力.村社集体在兴办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联系农民和国家、市场关系上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在日前的土地制度形式下,我国村社集体的实力和办事能力被大大削弱,因此,必须完善自上而下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以提高村社集体的实力. 相似文献
103.
实践是检验认识、决策是否科学的主要方法。但实践检验也有缺陷,那就是易造成损失,因此还需要有辅助方法。毛泽东除了主张实践检验外,还提出了决策要走群众路线与要经集体讨论通过的方法。但后面这两种方法都要依靠领导自身的觉悟与态度,因而还难以保证把错误决策和这种决策的直接付诸实施减少到最低限度。新时期要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决策与集体审议决策的制度,这才能真正地减少了错误决策和这种决策的直接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04.
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的现实困境与法律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3):103-108
农村集体统一经营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是双层经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改革发展进程的加快,集体统一经营的问题逐渐明晰化。长期坚持并完善集体统一经营制度,必须以法治化为导向,注重所有权的效率及所有权在当代的发展趋势,才能克服其理论与实践困境,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一条革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5.
盛葳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2,(19):34-37
只要对中国当代艺术有所了解的人都能看出来,对政治图像和近代社会历史符号的描绘充斥着中国的各个画廊和展览,大多数人对这一点颇为反感。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研究者,尽管谈不上深恶痛绝,但至少有点“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06.
《西游记》主人公形象的原型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稼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82-88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方法阐释了《西游记》主人公形象的思想文化内涵。作者认为这部小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通过主人公形象揭橥了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原型母题:即桀骜不驯,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和造福人类,不畏艰险的勇敢探索精神。两者是具有深刻内在涵义的有机神话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107.
"五四"时期的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从"问题"与"主义"关系的讨论入手,考察胡适当时的思想和矛头所指、李大钊的认识和表态、毛泽东的思想变化和提倡"问题研究"、及邓中夏的活动等,认为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论在反对传统思想迷信方面以及主要针对无政府主义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初期和第一代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成长,客观上产生了主要是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论迎来历史性转型的重要时刻,苏联美学和文论的影响非但没有退场,而且成为一个重要的借鉴资源。从"审美特征"论、"审美情感"论,再到"审美反映"论,以至于到"审美意识形态"论,我国文论在新时期的每一次显著进步,苏联文论的影响始终存在,尤其是"审美意识形态"论,更是从苏联当代文论的新成果中获得了深刻的启发。而这一期间,苏联美学和文论代表著作集中译介研究,与我国当代文论转型发展构成了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9.
在中国与朝鲜长时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的繁荣发达已经成为朝鲜的社会集体想象。朝鲜使臣在使行中国时,对明朝经济发达的通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载。他们不仅记载了通州经济的繁荣,而且对京杭大运河的政治和军事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对通州漕运的盛况给予了详细的记载,并从细节上对中国的漕运制度进行了仔细的观察。通过对通州盛况的观照,朝鲜使臣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国经济繁荣发达的社会集体想象,而这种社会集体想象,则是朝鲜使臣们希望本国繁荣富强的心理反映。 相似文献
110.
李宗林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1):9-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院学报从呱呱坠地到今天,已经25岁了.我想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学报成长的历程. 一、一路发展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82年创刊,开始刊名叫《河南教育学院学刊》.在创刊号的《发刊词》中明确办刊宗旨:"《学刊》是以反映我院教学、科研情况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在办刊指导思想上提出"《学刊》的文章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同观点、学派可以自由讨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