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41篇 |
理论方法论 | 9篇 |
综合类 | 90篇 |
社会学 | 6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韩非子·说难》被很多人理解为正面宣传游说技巧的作品,这种理解与韩非的思想品格和《说难》本身的情感色彩均不相符。《说难》通过对君主心理的细致刻画,说明传播法术学说的艰难与危险,是一篇宣泄激愤和批判现实之作,其中教导游说者如何谄媚君主以求宠幸一节文字,纯系反讽而非正语。《说难》创造性地运用了当时流行的与游说和心理分析有关的资料,熔化旧说,推陈出新,故能成为先秦时代最出色的讽刺作品。 相似文献
22.
《韩非子》工具性关系剖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益至上是《韩非子》工具性关系的人性基础,也是其建立的原动力。《韩非子》工具性关系的前提是相互性,双方只有都是对方难以替代的有价值的工具,并且彼此尊重对方的利益,才能建立工具性关系。《韩非子》工具性关系的关键是同利,双方应在同一事件中同时成为对方难以替代的有价值的工具。《韩非子》工具性关系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与动员力。 相似文献
23.
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助秦国统一六国,必然有其可取之处,本文从韩非子“势,,的思想出发,来讲“法”“术”“势”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历代儒家往往视法家人物为其思想敌人而痛诋不止。以学派立场为归属的研究和判断,极容易出现意气用事以及以态度之争代替观点之争的趋势,实难对法家人物及其思想做到了解之同情。作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熊十力,本着学术的良知以韩非子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为出发点,对韩非子人格做出高度肯定的同时,也从各方面深刻剖析了韩非子思想中的真意,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发此前儒者之所未发,足堪为后来研究法家及韩非子者借鉴。熊十力这一现代大儒的韩非论,不仅在思想史、文化史以及学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当今学界反思韩非子研究以及在评价古人如何做到了解之同情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5.
李振纲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1-7
韩非是战国末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哲学上,他将老子的自然无为主义与荀子的唯物主义天道观、人性论、认识论相结合,为其法哲学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韩非子对人性弱点的认识,对君主时代权威主义政治学的分析,对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批判,尖锐深刻。韩非子的霸权主义及强力意志论为秦富国强兵、吞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前导。 相似文献
26.
《韩非子》的环境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关于天与道、道与理、理与物、物与文、人工与天工等关系的论述中。在天与道的关系上,天是自然界,道是天存在的根据,但天有时会违反道,于是自然界会出现灾异现象。这一观点提醒人们,自然环境可能会被破坏。在道与理的关系上,道是宇宙的总道理,而理则是一事一物的道理,通过循理而得道。这一观点提醒人们,自然环境既是多元的又是整一的。在理与物的关系上,理是物存在的根据,物是理的显现。在物与文的关系上,物有其存在的内在根据,即理,理外化为物之文,文就是物的形象。这一观点具有美学意味。在人工与天工的关系上,天工胜过人工,人工要"顺道"即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所成就。《韩非子》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古时期,自然资源丰富,人们无须过分劳累就可以得到生活资料;后来,由于人口增多,资源不足用,从而导致争夺。这一思想对于认识当今世界上的资源大战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危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7.
28.
29.
管子与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在中国法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管韩之争就是指两人思想观点在法律与政治方面的对立与较量。《管子》重视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主张以法治国,而《韩非子》则更加强调统治者的道德修养与治国理念,强调以德治国。本文将对两位思想家的法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其对当代中国法学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在先秦说理散文中,《庄子》和《韩非子》这两部杰作,其寓言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各具特色。从思想内容看,《庄子》寓言体现了道家学派的主张,《韩非子》寓言表现了法家学派的观点。从题材来源看,《庄子》寓言题材比较广泛,来自自然的、历史的、现实的,应有尽有;《韩非子》寓言题材比较单一,多来自历史故事。从组织形式看,《庄子》寓言夹杂文中,没有独立地位;《韩非子》首创结构宏大而又相对独立的寓言群落体制。从形象塑造看,《庄子》寓言既有人物,又有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而《韩非子》寓言绝大多数是人物。就人物形象说,《庄子》寓言多为下层民众,《韩非子》寓言多为上层人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