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陈鲁民 《现代交际》2008,(12):23-23
韩信以布衣之身,乞食于漂母,连饭都没得吃。起初,他找到项羽的国有大型企业,却始终得不到重用,后来勇敢跳槽,终于官拜大将军,被封齐王,位极人臣,可以说创造了职场神话。神话终归是神话,齐王做了没几年,韩信就被公司的老板娘吕后给收拾了,其职场生涯可谓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62.
《五帝本纪》是《史记》最为重要的篇目之一。它是司马迁站在汉代历史的制高点上,以高尚的人格情操、深广渊博的才识,对上古三千年历史的总结,也是史公为人类社会所构建的理想国。《五帝本纪》所包含的大一统、仁德与祥瑞、天下为公与禅让等观念是历史性、当下性、未来性的结合,对西汉文化的建构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3.
楚汉相争的初期,刘邦和项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而得天下,关键就在于他善于用人.刘邦曾经置酒雒阳南宫,与群臣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4.
透过对楚汉相争中刘邦和项羽的语言和行动的分析,结合秦亡汉兴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考察,这场交锋既不是政治的、军事的交锋,也不是用人得失的、谋略战术的交锋,而是一场真假道德的大对抗。项羽的悲剧是道德的悲剧,项羽的失败是奉行真道德信条者的失败,项羽的生命力是真道德、真贵族精神的永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5.
从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到入咸阳烧杀劫掠,再到分封十八诸侯,项羽的种种作为,主要是他把推翻秦王朝当作自己的主要甚至唯一使命,没有刘邦一统天下的远大志向,满足于作为楚国贵族的复仇和复兴,以致在政策和策略上屡屡失当,一次次失去机会,最终败于刘邦。  相似文献   
166.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虽说最终归于失败,但展现给人们的项羽是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司马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写失败,又不以成败论英雄。正是从这一创作意图出发,司马迁通过典型的情节和细节,从项羽的勇武、谋略、情感等多角度精心刻画,使得人物性格极为丰满,栩栩如生。只有抓住这些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这篇佳作的精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7.
虞姬,古冀州虞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人。她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结为夫妻,欲携手以武力征服天下,恢复、再现其先祖虞舜以德治国,拯救黎民之功业。但由于项羽的“妇人之仁,匹夫之勇”,所以在楚汉相争的最后阶段,兵败垓下,迫使“霸王别姬”,夫妻二人先后自刎身亡。虞姬身首异处,其归宿难以寻觅。  相似文献   
168.
项羽是住英雄,但不是一个政治家。在推翻强秦时功不可没,但却难以承担建立统一王朝的重任。究其原因在于他不具备一个政治家的素质。他缺乏远大的政治目标及取得领导权的强烈愿望;缺乏健康的心态、沉稳的性格、宽广豁达的胸襟;不能知人善任,举贤任能。  相似文献   
169.
陈春霞 《兰州学刊》2010,(4):154-157
一直以来,学界都将先秦典籍的亡佚,归于秦始皇焚书和项羽焚烧咸阳宫的一把大火。但从《史记》中六国世家的记事,却可以看出司马迁是取材于战国诸侯国史,甚至对其原文进行了直接载录。这说明在西汉中叶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亲眼看到了战国诸侯国史。这一事实,也说明秦始皇焚书之举虽然发生过,但秦代中央所藏先秦古籍并没有尽毁于秦火。其后项羽虽然焚毁了咸阳宫,但是在此之前,因为刘邦先于项羽进入咸阳,秦代中央藏书被萧何提前转移,并成为后来汉代的中央藏书。  相似文献   
170.
周先王继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三代时期的继承制度 ,以往殷、周迥异说影响很大 ,其根源多因对《史记·周本纪》关于周先王世次的记载认识有误 ,又受古公父立少子季历、文王立次子武王及武王传位等所造成的假象的影响 ,从而对周先王的继承制度认识比较模糊。学界的最新研究证明 ,殷商甚至夏朝时期与西周一样 ,都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周先王当也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