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组笔谈分别介绍了"丛书"为何遴选刘基等八人为"明清八大家";"丛书"的编辑缘起与体例;"明清八大家"各家散文的思想、艺术性,及其历史地位等.  相似文献   
102.
顾炎武《日知录》勾勒了《易》学发展简史,不但泛滥易学的"玄""理"二家,还清楚看到了"史事宗"这家存在的可能性,并深度揭示了史事"参证"方法在杨万里等《易传》中得到确立,认为"史事宗"《易》学以用《易》为学术趣旨,是方法论与目的论的高度统一。顾炎武作为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不但以史证《易》,还由此在其《音论》等著作中推出"广证""博证"之法,终至形成乾嘉学派赖以存在的"疏""证"相结合的范式。乾嘉学派虽以"复古""回到汉学"为旗帜,但纯粹"注疏"的方法范式毕竟已成过时的笺注学。后继的乾嘉学者们分别以吴派、皖派大成之作《周易述》《孟子字义疏证》等为代表,蔚成了以考据、考证为特征的乾嘉学派,标示了中国哲学方法范式薪火相传的学术气派。  相似文献   
103.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3):47-47
顾炎武著,张京华校释的《日知录校释》一书,由岳麓书社2011年10月出版。该书是《明清思想经典丛书》的一种,以台湾徐文珊《原抄本顾亭林日知录》为底本,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抄本(简称“北大抄本”)参核,且主要参考了栾保全、吕宗力校本和陈垣校注本的成果。该书共有三十二卷,另有三个附录,反映了当前研究《日知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4.
归有光与明清之际的学风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之梅 《文史哲》2001,(5):43-49
嘉、隆时期 ,归有光高扬起经学上反对宋明理学、文学上反对拟古的两面大旗 ,触动了意识形态最敏感的两个方面。进而又剖析了学风赖以产生的制度层面的原因 ,指出科举制度败坏了学风 ,腐蚀了读书人的道德 ,加速了官场吏治的腐败。归有光的学术研究还关注现实生活中令人困扰的问题 ,显示了他致用实践的学术思路。把归有光的学术思想汇入明清之际学风转变的大潮中最有力者是钱谦益。他整理了归有光的全集 ,阐发了其学术思想、文学思想 ,使之具有理论性系统性 ,确立了归有光的文学地位。顾炎武发展了归有光学以致用 ,躬行实践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5.
106.
前辈学者一般认为,顾炎武的学术成就主要在其历史考据。其实,顾氏以六经皆史、以经证史的历史观而奠定了乾嘉考据之学的思想基础和治学方法,并在考史辨妄、以信作史中寓引古筹今之历史哲学,从而对清代经世史学产生了极大影响。所以,研究顾炎武的历史哲学是重新理解整个清代思想史的一个关节点。  相似文献   
107.
顾炎武与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针对明末政治腐败和明清易代的大变乱,他们的政治思想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性。在“君权”观念、赋役苛重、法令繁多等问题上,他们都提出了明确的主张乃至解决问题的措施。总体而言,顾炎武、王夫之都以爱国者身份出现,政治主张的进步性是一致的;具体而言,二人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主要导源于其学术理念的差异。顾炎武、王夫之都对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的宋明理学进行反思,但王夫之偏重总结,从而建立起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顾炎武则偏重批判,从而体现出带有近代性质的启蒙意味。  相似文献   
108.
顾炎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来批判专制皇朝对儒家思想的摧残,但他的历史观没有摆脱儒家道德伦理决定论的人性历史观和英雄史观.他认为史学的价值和主要作用在于阐明儒家精神指导下的治乱兴衰的道理,其史学思想没有脱离儒家思想体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9.
钱穆、胡适对顾炎武学术思想的不同阐发,是他们治学思想歧异的具体反映。胡适主张治学只在求真,强调考据之学;钱穆主张学当经世,考据当以义理为归宿,反对考据与义理两分。  相似文献   
110.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伟大学者和思想家。他具有四重基本品质:顾炎武是心系天下的爱国者,他科学地界定了天下与国家这两个具有根本区别的概念,而且他始终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顾炎武是见诸行事的文学家,他实现了文学创作与现实需要的完美结合;顾炎武是弘扬中华传统学术的典范,他在经学、音韵学、历史地理学和社会经济史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顾炎武一生淡泊名利,凸显了一个真学者的品质。顾炎武一生不倦地奋斗,他在奋斗中寻觅到了人生的乐趣。顾炎武用自己的一生在四个维度上诠释中国知识分子诗意栖居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