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顾炎武提倡"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主张"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在其代表作《日知录》中,既有博赡通贯、详究本原的实事求是的严密考据,也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践履笃实的道德提倡。《日知录》反复推崇"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并对历史和现实中的不忠不孝的行为进行了无情鞭挞。只有充分关注顾炎武"孝悌"思想的研究,才能完整地展现出顾炎武的学术和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2.
顾炎武对理学的批判,主要是对明代及清初之“伪理学”即阳明心学及其末流的批判,其主要论点是心学为经学之害、心学清谈误国、心学“不自知堕于禅学”和“外仁、外礼、外事以言心”。这些批判也附带着一些对于程朱之学的负面评价,不过这些负面评价,主要是认为《二程语录》《朱子语类》之类的语录在客观上给脱离经典而空言性与天道的心学之兴盛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同时也认为程、朱的某些言论有涉禅之嫌和导向心学之可能,这反映出顾炎武的儒学发展思路不同于宋明理学家融合儒、释、道的儒学发展思路,而是主张在保持儒家文化的纯正性前提下来发展儒学和体现儒学的经世实用之功效,但在总体上顾炎武充分肯定了程朱理学“据经论理”的经学本性,并否认宋代理学与明代心学之间有必然联系。然而,在以“仁”为核心价值的儒家文化价值观上,顾炎武通过对儒家“性善”理念的重新诠释,又表达了其不同于以程、朱、陆、王为代表的理学家主张“存仁灭私”“存义灭利”的价值观:以“仁爱寓于私情”的观点为主要标识、反映明清之际时代要求的新仁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23.
至清季,明末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的地位起伏已历200余年,尤其是在光绪末年,围绕着三大儒从祀孔庙的问题,朝野上下引发一场激烈争论.他们的地位变化与从祀的过程蕴涵了晚清学术变迁轨迹和思想领域异常活跃的变动,透露出区域文化权力凸显自身的努力、官方维护正统权威的时代需求以及不同权力间的互动机制.围绕从祀这一事件,展现了不同阶层、权力集团之间以及同一阵营内部对传统的不同诠释与对象征资源的争夺.  相似文献   
24.
《仪礼》学经历自宋至明的持续低潮之后,在清代进入极盛时期。因受社会政治剧变的刺激,清初学者就以礼经世展开热烈讨论。顾炎武捍卫《仪礼》的经典地位,率先确认了清代礼制建设的纲领;在《仪礼》考释方面归宗郑学,指明了以朴学为主的经学发展方向;在礼学应用方面弘扬朱学,开辟出融会古今的礼制建设通途。顾炎武以富有独创性的礼学思想,成为清代《仪礼》学的主要奠基者。顾炎武的礼学思想与清廷积极、明智的文化选择多有契合之处,其主要思想观点在清代学术史上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5.
黄崑威 《船山学刊》2010,(1):120-122
明清之际社会上出现了一股由虚返实的实学思潮,从学术层面上说,这股实学思潮实质上是一种反思理学思潮,是对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及其末流的一种批判。针对理学"束书不观"、"空谈心性"的弊端,明清之际的实学家们一致强调学以经世的为学宗旨;针对理学无根游谈、空疏不实的弊端,他们在为学方法上倡导征实之学。这些共同体现出实学"崇实黜虚"、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26.
顾炎武的管理思想既属于社会学范畴,又属于管理学范畴,故名之曰"社会管理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管理理念;(2)"财足而化行"的社会管理目标;(3)"寓封建之意于士大夫"的社会建设思想;(4)"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政府建设思想;(5)"立君为民"的执政理念;(6)"名""法""礼"兼采并用的综合治理思想。  相似文献   
27.
风俗是诚信的一个大背景,诚信是风俗的核心内容之一.顾炎武的风俗论指出:风俗关乎人道之存亡;风俗首先在于庙堂之提倡,其次在于乡党之维持;上倡之以名教,下重之以清议,再将此信誉延及于子孙,则可以救法制之偏,以保风俗之醇美,诚信之大昌.在自利的前提下,诚信永远只是相对的,绝对的诚信标准不存在.  相似文献   
28.
张吉明 《中华魂》2013,(9):37-38
“同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古代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反对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既然“反对腐败”的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兴亡,那么,反对腐败,匹夫有责,当属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29.
明清交替之际 ,三大著名启蒙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的著作中均有丰富的社会稳定思想。其中 ,“为天下非为君也”、“使天下各得其所”的思想最具光辉  相似文献   
30.
回归原始儒学、重新解读元典,已成为儒学思想发展史上不断重复的现象。顾炎武认为:回归元典,必须拨乱反正,必须把被曲解和被遮蔽的元典本旨重新发明出来;这就必须运用一些新的学术方法和规范,如知音考文以读经等,对原有的学术思想进行改造,以正本清源、复归本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