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本文认为,《预算法》优劣核心评价标准由“增减全社会与每个国民福祉总量的终极标准”“人道自由的最高标准”与“公正平等的根本标准”三个构成。以此观之,现行《预算法》存在诸多缺陷,其修订面临的主要任务在于:重视和明确《预算法》修订的终极目的,充分尊重国民的权利主体地位,进一步扩大民意基础,坚决淡化官员主导色彩,切实强化预算权力监督与问责机制,积极探索协商预算机制。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2,(26):2-M0001
6月26日至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人大6月26日审议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重申“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最大的亮点是适时对沿用已久的立法宗旨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在预算法的功能定位、立法作用等方面较以往的立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角度审慎地看,《预算法》的立法宗旨还需进一步完善。具体而言,《预算法》的调整对象应当是整个预算过程的所有预算行为,而不应只是政府的收支行为;从立法功能来看,《预算法》应旨在加强预算对政府的监督,而不是强化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完成预算作为"政府管理的工具"转向"管理政府的工具"的转变,向控制、管理和计划综合职能转型;从立法目标来看,《预算法》要突出人民主体原则,保障广大公民的利益需求,而不仅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应当明确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公共需要最大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1995年<预算法>对于当代中国政府治理变革有重要意义.在转变政府职能与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总体背景下,从法的缘起、法的目标、法的内容与实践、法的原则四方面入手,理论结合实际,以政府能力与政治发展为主线,对我国<预算法>及其实施中的利弊得失进行多视角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下阶段<预算法>改革的方向与原则进行前瞻性的探讨,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预算法>改革,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向法治、效能、服务方面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杨敏 《决策》2014,(9):1-1
10年修法,经历两届人大,四易其稿。8月31日,《预算法》修订案才姗姗来迟。 此番修法,蹉跎多年、一朝提速。源于上下两方面均已形成了倒逼合力,一方面,原《预算法》中关于地方债、转移支付等方面的规定,已对财税体制改革构成障碍;另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了"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全口径预算"等预算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举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行为。但如何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在一个安全、稳健、适度的范围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存量进行积极稳妥处理,地方债置换是现在正在推行的一种方式;另一个层面是对新增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首先要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其次要解决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问题,即推动PPP模式的有序发展;第三是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进一步增加透明度,提升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市场化程度,推动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发展,加强外部监督,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措施的推出,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一些规定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使政府预算真正具有法律效力,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适时进行预算会计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完善应急预算法制是中国应急管理的重要课题。中国应急预算面临着缺乏监督、财政供给数量不足、财政供给能力低效、应急责任体系不清等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应急预算法制存在缺失,尤其是《预算法》的应急理念不足所致。应急预算法制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预算规范化、预算实效化以及预算层次化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具体而言,今后理应在《预算法》中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应急预算权力的监督,完善预备费的提取和管理机制,增强应急预算的财政供给实效,建立面向应急需要的预算调整机制,明晰央地之间的应急财政责任体系,从而有力推动中国应急财政的合法与足量供应。  相似文献   
20.
部门预算的编制,是我国建立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步骤与措施.目前,我国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法律规定的缺失阻碍了该制度的发展进程.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其进行法律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