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62篇 |
免费 | 478篇 |
国内免费 | 14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40篇 |
劳动科学 | 31篇 |
民族学 | 469篇 |
人才学 | 229篇 |
人口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7172篇 |
理论方法论 | 1165篇 |
综合类 | 9599篇 |
社会学 | 730篇 |
统计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467篇 |
2022年 | 461篇 |
2021年 | 560篇 |
2020年 | 467篇 |
2019年 | 456篇 |
2018年 | 219篇 |
2017年 | 356篇 |
2016年 | 408篇 |
2015年 | 619篇 |
2014年 | 1164篇 |
2013年 | 1112篇 |
2012年 | 1586篇 |
2011年 | 1755篇 |
2010年 | 1479篇 |
2009年 | 1319篇 |
2008年 | 1465篇 |
2007年 | 1067篇 |
2006年 | 936篇 |
2005年 | 759篇 |
2004年 | 763篇 |
2003年 | 707篇 |
2002年 | 558篇 |
2001年 | 533篇 |
2000年 | 359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与时俱进,实践证明,这门学科只有在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产生更新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割裂以后会导致两个错误:不坚持社会主义实践,就会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样社会主义实践,也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3.
汪小洋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8,45(4)
道教的诞生,与汉代方士信仰有着直接联系。在汉代,方士是最活跃的宗教信仰传播者,但是,关于其信仰的民间性质,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明晰的描述。从主流社会的排斥、传播的民间色彩看,方士信仰具有民间性质。因其民间性质,方士获得了与主流信仰发生对抗的信仰;因有民间传播组织的存在,方士获得了与主流社会对抗的实体。对抗性的存在,使方士信仰获得了宗教品质的升华,促进了新的宗教产生;同时,也为我们的辨析提供了理论意义,即汉代民间宗教发展的形态和道教产生的必然性,并因此可提出这样的设想:在方士大规模出现的秦汉之际就有了道教的雏形。 相似文献
24.
2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告诫全党,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是党的先进性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党章对党的干部首要的要求,是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理论水平。而不同的 相似文献
2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和艰难曲折的探索,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党员,应该说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参与者、亲历者和实践者。30年的风雨历程是不平凡的30年.是不断解放思 相似文献
27.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中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以及我国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对新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加强对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改造,进行整风运动加来强马克思主义在党内的教育以及对人民群众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措施来确保新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其间虽然也有失误和偏差,但最终建立和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8.
潘鈜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5-8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有根本区别.另外,在信中毛泽东也论及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党性和个性的关系,以及陆定一对后者的认识.在党性与个性的问题上,用个性来否定党性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9.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 相似文献
30.
陈慧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3):106-110
李晓光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探讨了如何从社会性别视角发展马克思主义,其中的一些观点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性别理论具有参考价值,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