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62篇 |
免费 | 478篇 |
国内免费 | 14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40篇 |
劳动科学 | 31篇 |
民族学 | 469篇 |
人才学 | 229篇 |
人口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7172篇 |
理论方法论 | 1165篇 |
综合类 | 9599篇 |
社会学 | 730篇 |
统计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467篇 |
2022年 | 461篇 |
2021年 | 560篇 |
2020年 | 467篇 |
2019年 | 456篇 |
2018年 | 219篇 |
2017年 | 356篇 |
2016年 | 408篇 |
2015年 | 619篇 |
2014年 | 1164篇 |
2013年 | 1112篇 |
2012年 | 1586篇 |
2011年 | 1755篇 |
2010年 | 1479篇 |
2009年 | 1319篇 |
2008年 | 1465篇 |
2007年 | 1067篇 |
2006年 | 936篇 |
2005年 | 759篇 |
2004年 | 763篇 |
2003年 | 707篇 |
2002年 | 558篇 |
2001年 | 533篇 |
2000年 | 359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尽管制度上的法西斯主义已经消灭,但是今天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中叶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和批判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所开创的对法西斯主义研究的多重维度有待于我们进行细致的整理.本文力图结合其四个代表人物,立足于原著,通过他们对法西斯主义的分析和批判,勾勒出三种不同的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的模式即:制度批判、心理批判和社会关系批判.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侯惠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2):1-8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经成功开拓,但它是否可以复制、是否引领时代潮流,仍待说清。现代化为什么不是西方化,仍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阐明的问题。人类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资本主义而成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它注定被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取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在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跨进世界历史的同时也改写了世界历史;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必须运用唯物史观掌握现代化理论的话语权,跨越西方以单一的“启蒙精神”、普世的“世界祛魅”为个人主义正名的语言陷阱。 相似文献
56.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两组概念,其各自内部及其相互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它指向于人类个体与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及两者的协调统一与和谐发展,而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则是一个教育学的概念,它指向于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样,在马克思那里,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其着眼点指向于培养合格的劳动力,而我国教育方针中全面发展的教育则是一个教育学的概念,其着眼点指向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都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两个意思,前者是目标和方向,后者是途径和方法,它们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57.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从价值、目标和路径三个维度对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定位。在价值层面,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保障;为展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奠定重要基础;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人类发展进步指明前进道路。在目标层面,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直接目标是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远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路径层面,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坚持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坚定担当责任,提升进行伟大斗争的能力;坚持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58.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推进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实现教育强国的愿景目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加强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全面指导,要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以及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9.
中国共产党建党已超过100周年,将毛泽东高等教育思想和邓小平高等教育理论放在马克思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尤其是在其坚守与发展的关系中进行解读,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理论:从服务无产阶级政治,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高等教育人才理论:从建立全国统考制度,到恢复高考;从“三育并重”,到培养“四有新人”;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到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和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相联系。三是高等教育基本职能理论:从重视教学,到要求办“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四是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从“砍掉一半”的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师念讲稿”的教学方法,到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对高等教育“体制的革命”;从“必须有自己的教授”,到教授应该“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从对旧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全面调整,到建设“重点大学”。五是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理论:从多样性“两条腿走路”办学模式的探索,到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模式的确立;从加强“党委领导”,到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60.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出“两个结合”的方法,进而突出强调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可以转化为学理研究的方法,以此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可以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阶段性特征。在1949年前与1949年后的两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均经历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进行“第一个结合”,后一阶段主要进行“第二个结合”,且两个阶段之间形成了明显的递进发展关系,推动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和政治上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揭示这一规律,有助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当代内涵。 相似文献